小事,当心破伤风。”
女孩抬起头,温婉如月光般的眼神,吸引了苏锦。
女孩的眼眸清洌可鉴,像一股不食人间烟火的清流。
苏锦有点愣住了,这女孩的眼眸,就像是刚出生的婴儿一样干净。
女孩红着脸,站起身,看都没看苏锦一眼,拉着皮箱就走。
公交车没有走,而是停在原地等待。
“我帮你吧!”苏锦看女孩废了好大的力气,也没把皮箱拿进公交车门,主动过去帮忙。
吱呀一声!
公交车门关闭。
苏锦把唯一的空座,让给了这个穿着红色碎花短裙的女孩。
女孩看了苏锦一眼,一句谢谢都没说,就坐下了。
坐在那,还不停地揉着小腿,看样子应该是刚才摔得不轻。
苏锦从小就很有爱心,助人为乐都是家常便饭。
苏锦在读小学的时候,个子就比较高,有一次村前的*,因为山水快速汇聚,发了大水,村里的大人,都在干农活,苏锦就挽起裤腿,把那几个低年级的孩子,都背过了河。
这女孩眉清目秀,皮肤很白,脸上一点化妆品的痕迹都没有,像出水芙蓉一般。
公交车开的很快,过了十几个站点。
车上上来了一个抱着孩子的妇女,红裙女孩一点都没犹豫,主动站起来,把位置让给抱孩子的妇女。
“谢谢!谢谢姐姐!”妇女对着怀里两三岁小女孩说。
小女孩奶声奶气的说:“谢……谢姐姐。”
红裙女孩伸出手,碰了碰小女孩头顶的“朝天锥”,甜甜的一笑。
那笑容徐徐绽放,淡雅,温馨,如此美丽。
嘴角的弧度如月牙般完美,仿佛能驱散任何人心中的阴霾。
女孩的腿脚还是有点不利索,靠着大皮箱,一只手握住公交车座椅上的把手。
这女孩手如柔荑,十指尖尖,纤细修长,此刻正目不转睛的看着窗外。
这姑娘真奇怪,一句话都不说,惜字如金?
不过也有可能,苏锦觉得确实有一些搞艺术的人,让人难以理解,所作所为,有时候也是让人匪夷所思,不过,这样的人毕竟是极少数。
这是被艺术搞了,不是搞艺术。
富国大厦很快到了,苏锦下了车,下车前,情不自禁的看了这红裙女孩一眼。
女孩若无其事的看着窗外,一动不动。
“真是怪人!”苏锦下了车,自言自语道。
那位十字绣的收藏家在富国大厦的十一楼。
苏锦敲了敲门,发现门虚掩着。
“请进!”一个略显苍老的声音,传了出来。
苏锦推开门,笑道:“叶老,是我,小苏!”
叶老正在用放大镜,看着一些绣品,叶老跟苏锦也算是忘年交,关系很熟。
“小苏啊,快进来!”叶老一脸的兴奋,笑呵呵的介绍,“看,我收集了几幅刺绣,这可都是湘绣绣品啊!美中不足的都是单面绣,还是小幅作品。”
“看看!”叶老兴致正浓,拿起一副绣品,滔滔不绝的说:“看这个下山虎,多威风,多带劲!”
苏锦看这这几幅绣品,咧嘴一笑,“叶老,您什么时候,研究刺绣了,十字绣不玩了!?”
十字绣绣法较单一,十字绣绣品相对刺绣而言,从色泽,表现力,绣品意境和张力等等方面有很大的差距,另外十字绣的形象表现,花鸟虫鱼,水山林云,与刺绣比起来,比较粗糙,形象不饱满。
十字绣又称为挑花,起源于唐朝,男女婚配之时,女方为男方绣制的鞋垫,用这种绣法。
十字绣简单易学,上手容易,刺绣则不同,没个三五年,根本理解不了刺绣的内涵,五到八年上不了手的人,也有很多,刺绣的针法几百种之多,每一种针法,不同的人去绣,效果完全不同。
叶老拉着苏锦的胳膊,指着一副绣品“这刺绣有意思,有意境!你看这只下山虎!”
苏锦从小对艺术品就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小时候捏的泥人千奇百怪,苏锦根据《水浒传》的原著,捏出了梁山一百零八将的泥人。
上了大学更是看了不知道多少关于,年画,剪纸,套娃,公仔,刺绣,雕塑,油画等等这些艺术品的书籍。
苏锦也想做刺绣,也知道做刺绣利润更大,除了国内市场,最重要的是国外市场,特别是华人华侨,可是,刺绣生意的成本比十字绣大太多了,启动资金不够,而且压货款,又很难周转,尽管如此,苏锦一直关注刺绣,一有空闲时间,就会学习刺绣,去一些有名的刺绣作坊虚心求教。
苏锦之前的创业都是剪纸,年画,公仔这些工艺品,不过,卖的都不好。
看着叶老这么兴高采烈的样子,苏锦也不想当头一棒,泼冷水,不过这幅绣品下山虎,确实不怎么样,这幅绣品,苏锦也没看出湘绣的特点来,应该是很普通的民间绣品。
“叶老,你这下山虎有问题,不是正统湘绣!”苏锦单手托腮,摇了摇头。
第2章 天籁艺术学院[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