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p; 道心之争!
      有明白事理的九品武者心惊肉跳。
      虽然这仅仅是几句话。
      甚至都没有针对武岳的意思。
      但是。
      句句诛心。
      稍有不慎,武岳的大势,会顷刻间崩塌。
      “简单翻译来讲,就是说,六德、六艺、六行,是九耀皇朝儒家根基,法家为骨,道家为心的立国之根本。”
      “而作为九耀皇朝的一份子,作为人的根本,应当谨遵德艺行,否则,不配为人!”
      九品武者心惊。
      这是真正的凶险。
      坐而论道。
      所论之道,直指本心。
      “这句话,便是人道根本!”
      “而下一句!”
      “便是惊世的责问!”
      “责问武岳,皇朝法典,人伦道德,人道之根本。”
      “父亲做了犯法的事情,儿子隐瞒不报,儿子做了犯法的事情,父亲隐瞒不报,才叫为人正直!”
      “法典之中规定,父亲犯罪儿子举报官府,父亲因此而获罪,儿子应当罪加一等,父亲犯罪儿子知情却隐瞒不报,父亲因此获罪儿子应当判无罪!”
      “这仅仅是字面意思。”
      “而这句话真正直指武岳道心的,便是武岳现在所行之事。”
      “无论天武大帝做了什么,哪怕不该做的事情,作为儿子,应当以孝为恭,而不是功高盖主,叛逆天武大帝。”
      这名九品武者心惊胆颤。
      难以想象。
      如果现在他是武岳,该如何回答这样的质问。
      因为这仅仅是开始。
      随后的质问,堪称令人胆寒。
      如果非博学之人,不会明白其中究竟是什么意思。
      但是。
      真正了解之人。
      就会明白。
      几句话。
      字字诛心。
      这其中。
      引经据典。
      有一段极为古老且传承久远,甚至为皇朝法典参考的典故。
      曾经有一个叫是石奢的人。
      在抓捕犯人的时候,发现犯人是自己的父亲,便放走了犯人,然后石奢觉得有愧国君的信任,便将自己囚禁了起来,来到国君面前请罪。
      “杀人的凶手是臣的父亲,臣若是通过惩戒父亲来树立名声,这就是不孝;可臣私自释放违法的父亲就是在纵容犯罪,又是不忠;因此臣该以死谢罪,来报答陛下的恩情。”
      可国君念石奢只是在抓捕过程中,不小心让犯人跑了,并没有违反国家的法令,所以你不该认罪伏法,你还是继续治理国事。
      但是。
      石奢却说:“不私其父,非孝子也;不奉主法,非忠臣也。王赦其罪,上惠也;伏诛而死,臣职也。”
      随后,石奢便自刎而死,以全忠孝两全之义。
      “这,是要在站在道德的制高点,压死武岳,让武岳道心崩溃。”
      “如果武岳无法反驳,就会自我反思。”
      “而反思的结果,就是武岳的道心大乱!”
      “而这最后一句,便是压死武岳的最后一根稻草。”
      九品武者难以想象。
      这种层次的争锋落在自己的身上,他要如何应对。
      答案是,应对不了。
      “言外之意,武岳现在一条条政令,一条条改变,目的是为了九耀皇朝好,为了让九耀皇朝安定,变得更强大,但违背了伦理道德,违背了忠孝之义,你武岳连自己的小家都管理不好,凭什么认为自己可以管理好九耀皇朝,又凭什么认为可以让天下更加的安定和繁荣。”
      这堪称是极致的指摘。
      没有唇枪舌剑,话锋凌厉。
      但从因、果之中,直指核心,让武岳回答,让武岳自问。
      自己的言行举止,如今造成的天下轰动的事情。
      是不是在道德约束之中。
      甚至,能不能称之为,人!
      若是武岳答不上来,且道心不受影响,反而要以武力相争。
      那么。
      即便是武岳可以盖压世间,无敌天下,甚至拥有千万数量的强大到可以摧毁九耀皇朝所有敢于反抗的武岳军。
      但是只要今日这话传出去。
      武岳,就不是人,是禽兽!
      这样,即便是武岳强大到无人可敌,但在人们心中,武岳的形象便是一落千丈。
      “狠!”
      所有理解到铁胆神侯质问话语意思的人,都倒吸凉气。
      随后。
      所有人都目光,都落在了武岳的身上。
      武岳要怎么回答?
      这近乎于无懈可击的论道。
      武岳又要从什么角度,来反驳。
      一名名宿站在人群中,在思量,发现根本无处反驳。
      “亲亲相隐,是维持世间秩序最底层的法门。”
      “也是组成整个九耀皇朝最基本的完整地基。”
      “也是之所以被称之为九耀皇朝的根本!”
      “更是连接着上上下下,里里外外,人与人最基本的根法!”
      “法典防恶,道德向善,情感连接!”
      “无从反驳!”
      “以孝治天下啊!”
      这其中所涉及的,需要站在一种极其宏远的高度,俯身去捡最下方底层肉眼不可见的细微,才能找到破局之法。
      他不站在武者的角度。
      就纯粹站在武岳如今位居九耀星君的角度。
      无从反驳。
      城外铁胆神侯的质问。
      传进了朝堂之上。
      整个朝堂都集体噤声。
      不敢瞎说。
      这其中,涉及的意义太大了。
      此刻。
      所有人,都想知道武岳究竟要如何的回答。
      苏妲己担忧的看着武岳。
      虽然她莽。
      可是学识并不少。
      更明白。
      此时的争锋,直指本心。
      尤其是铁胆神侯的质问,若是落在她的身上,她什么话都不说,直接打。
      可她不是武岳,她的地位也与武岳的地位不一样。
      换而言之。
      站在武岳的这个位置上。
      就不能以武力来碾压这个问题。
      稍有不慎。
      影响的将是武岳的声望。
      而武岳。
      目光中略带思索,冷冷的道:
      “不孝者五:惰其四肢,不顾父母之养,一不孝也;博弈好饮酒,不顾父母之养,二不孝也;好货财,私妻子,不顾父母之养,三不孝也;从(纵)耳目之欲,以为父母戮(羞辱),四不孝也;好勇斗很(狠),五不孝也!”
      “于礼有不孝者三事:谓阿意曲从,陷亲不义,一不孝也;家贫亲老,不为禄仕,二不孝也;不娶无子,绝先祖祀,三不孝也!”
      “礼也者,贵者敬焉,老者孝焉,长者弟焉,幼者慈焉,贱者惠焉!”
      “此三问,本君可有不孝?”
      “皇朝以儒为根,以法为骨,以道为心!”
      “本君也同样告诉你,在就要法典中同样有规定!”
      “君亲无将,将而必诛,谓将有逆心而害于君父者,则必诛之!”
      “犯十恶者,父子相告者赏,臣属相告者赏!”
      “昔万乘之国,有争臣四人,则封疆不削;千乘之国,有争臣三人,则社稷不危;百乘之家,有争臣二人,则宗庙不毁。父有争子,不行无礼;士有争友,不为不义。故子从父,奚子孝?臣从君,奚臣贞?审其所以从之之谓孝、之谓贞也!”

第133章 道心之争[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