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看了看,信上是一笔一划、工工整整的正楷字,字迹又大又整齐,专门为了照顾本王的半吊子学问。我暗暗满意,唐正文倒是个细致的,只可惜办错了事,在不该伸手的时候瞎伸手。
果然不出我所料,信上的的确确说明了恩科考试中,有些土财主或是官家之人花了重金打通关系,希望能进贡士之列。
唐正文是礼部尚书,状元出身,文采那叫一个斐然,说话那叫一个动听,一字一句全是从本王的利益出发,一副为本王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忠心耿耿狗腿子模样。
信里头夹着一份名单,一张叠得工工整整的一尺长、七分宽的宣纸上,工笔正楷写着十七个名字。自然,真正向唐正文行贿的绝不止十七人,只是这十七人要么来头比较大,要么出价特别高,他才会向我提起。
我看完信,轻寒又交给我个一尺长,六分宽、六分高的松木匣子,打开一看,里头是厚厚一沓银票,面额都是一万两的。
我一数,居然有四十张之多,也就是说,这十七个行贿的人至少要送了唐正文六七十万两银票,他才舍得拿出四十万两来过我这一关。
我顿时乐了,本王啥都不喜欢,就喜欢人傻钱多的土财主。如今有了名单,照着名单上一个一个办,谁不让本王发大财都不行!
我从匣子里点出三十张银票收好,其余十万两依旧放在匣子里,照着原样上了锁,信也折好,仍旧装进信封,明日一早作为证据交给黎铮。
次日一早上朝,我率先出列,跪地请罪,不外乎说些昨天喝飘了,耽误了上朝,也没能及时向皇上、太后请安谢恩的话,黎铮好言温抚几句,也就没说什么了。
今天早朝的热点是关于恩科取士的阅卷官人选问题。为防舞弊,这一次并没有提前公布阅卷官名单,黎铮淡淡地听完各种版本的举荐、自荐、保荐等等,最终淡声道:“华子,你是主考官,阅卷官的人选你看着办吧,你速速拟一份名单出来,明日早朝呈上来。”
我连忙满口应下,心里暗暗得意,如此一来,我又能大赚一笔了。想当阅卷官的人多了去了,知道我是个贪财好色的主儿,那还不得投我所好,上赶着登门送礼?虽说这些贿赂最终还是要交公的,但收十成,交三成,我还有七成赚头。
我与黎铮这对君臣那可是合作多年的,无比默契,下了朝,他就直接放我回家了,毕竟时间紧迫,我得在家坐等送礼的上门。
一出太极殿大门,就有许多文官围了上来,你一声“恭喜”,他一声“请安”,把我团团围住,簇拥着往外走。但是大家都很有默契,谁都不提阅卷官的事情。
出了正阳门,上了马车,一路顺畅地回敬安王府,王府里又闹腾起来了。
事情是这样的,前天夜里老爹晚膳罢去了青燕屋里,待了能有个把时辰,然后才回松风堂休息。这事儿不知怎么的就被韦氏知道了,不用想,韦氏也知道老爹是去干啥了,于是她和韶芳娘儿俩就整个人都不好了。
巧的是,容玉、容霞也知道这事儿,大前天晚上、大大前天晚上,老爹一连两晚上都是整宿待在她们那儿的。于是,她们俩对于青燕只得了一个时辰恩宠感到十分可笑,大约是说了什么不好听的话,两边闹腾起来了。
这边一闹起来,韦氏哪有不煽风点火的道理?娘明摆着不会插手,我也不容许她再去扰娘的清净,于是她二话不说站在了青燕一边,而青燕正处于孤立无援的窘境,乍得韦氏出手,俩人一拍即合,组成联盟与容玉、容霞对抗。
于是二房三房联手、四房五房抱团,敬安王府的妾室分成两派,一大早就将整个后院闹得鸡犬不宁。
二房、三房毕竟比四房、五房大些,况且韦氏膝下又有敬安王府长女,虽则年纪大了不受恩宠,但也没人敢小瞧她。
但四房、五房毕竟年轻貌美,又是嫡亲的双生姊妹,那感情可比临时结盟的韦氏与青燕牢固得多,丝毫不落下风。
我回到王府的时候,老爹去梅花谷还没回来。我猜他大约也不想那么快回来,他虽是铁骨铮铮的血性汉子,钢刀架颈面不改色,可面对着一帮子哭哭啼啼的女人,他还真是没辙。
于是,我见到的就是眼前这番景象,四个妈一个姐堵在松风堂偏厅,娘在上首坐着,一手撑着脑袋,满脸不耐烦,却又无可奈何。
第四卷:本王严重肾亏啊_24 腿软骨头酥[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