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844章 疾如风,稳如狗[1/2页]

贞观俗人 木子蓝色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行军打仗是件吃苦的事,不是一般的苦。
      当年李世民南征北战,曾经有过八日不解铁甲的经历,炎炎七月,南方尤其酷热难耐,长途行军,十分的疲惫。
      既得要保持军队阵容,还得时刻提防敌人埋伏等。
      虽然秦琅不会犯侬天顺那样的错误,一路行军,早就提前安排了大量的塘骑斥候侦察敌情,斥候前出百里侦察,甚至提前三天出动,就为能够更加详细的侦察,不放过每个角落。
      每一个山头,每个河谷,每片树林,都必须得派塘骑进去仔细搜查确认安全。
      这种小心的过份的谨慎,唐军却做的严丝不苛,没有谁愿意拿生命开玩笑。就算是提前派人侦察过了,大军行进时,都还要另派斥候再侦察一遍。
      尤其是遇到特殊的险要地形时,还要停止行军,全面侦察过后才能通过。
      历史上,当年强横无比的罗马军团,都一样在条顿森林被日尔曼野蛮人给全歼,那惨败,让罗马皇帝奥古斯都大帝都不止一次的悲鸣惨叫。
      战争有时便是如此,再精良的装备,再有素的训练,再能打的士兵,再厉害的将军,可有时一点点疏忽失误,便可能让全军陷入万劫不复的境地。
      号角声响起。
      这是停止前进,原地休整的命令。
      秦琅自左州出发,集结了一支一万二千人的军队,车步骑辎重同行,行进缓慢。
      一天才走四十里路。
      时速八里,平均一天只走了五个小时。
      每走半个小时,就要休息整队,每一个小时,还要大休整一次,就这么走走停停的,一天倒有半数时间在休整队伍。
      虽然精锐大唐府兵,步兵一日夜强行军也能达到百里,但现在这片蛮地,秦琅很小心谨慎。
      别说他有一万二千人马,就算再多十倍,如果遭遇埋伏,有时也一样可能无力回天。
      想当年杨广东征高句丽,派出了三十万精锐奔袭数百里去平壤,结果高句丽人一路上故意屡战屡败的诱敌深入,诱到平壤附近时,再设伏于大河边半渡而击。
      隋军此时粮草不济,孤军深入,虽有三十万众,一样被打的四分五散狼狈而逃,据说后来三十万人只有两千人逃回了辽东城。
      从车上拎下小炭炉,打开炉火盖,里面保存的火种立即燃烧起来,添炭,架壶。
      秦琅坐在小马札上,于树荫下开始煮起凉茶来。
      另起一个炉子,再放上一个小平底锅,开始煎肉。
      崎岖的山路上,一万多唐军拉开了二十里,全都就地休整,天气炎热,但大多数士兵却还是全副武装,以防突袭。
      虽然侬三娘和扶三等蛮王带领叛军跑远了,但这沿途遍地的溪垌蛮寨,也并不见的就真的安全。
      那些溪垌寨纷纷向大唐请降归附,秦琅倒也是来者不拒,接下他们的血书誓词,然后收下他们的贡品,同时让他们送来子弟随军,名义上是做秦琅的侍从,或是随军协助平乱,实则为质子。
      但人心隔肚皮,谁敢相信这些蛮子就真可靠了?
      想当初扶三等不也早就归附大唐,他们现在还有子弟在长安、广州、邕州、交州等地读书或当差为质呢,可该反的时候他们也一样反了。
      为了确保安全,秦琅小心谨慎的行军,甚至还自己带上了粮草辎重,就为了避免万一缺粮的危险。
      这般蚂蚁搬家一样的小心移动行军,辛苦了点,可也安全了点。
      秦琅也没急着去追侬三娘等叛军,一路上武装流行,缓慢行军,沿途经过各溪垌,都要到寨下展示一番,召蛮子过来安抚敲打几句,然后收一些粮草辎重钱粮,带走一些子弟。
      甚至有时也对一些不听话的桀骜垌主给予惩处,他甚至换掉了好几个垌主,不过秦琅每次换掉一个不听话的垌主,都是自原垌寨里再寻一个威望势力不错的人替换,因为新垌主依然来自寨中,所以倒也没遇到太大的阻力。
      这种以蛮制蛮的手段,甚至还换来了更多的忠诚。
      一骑奔来。
      “报!”
      骑士将密封的军情送到秦琅手上,然后退下。
      秦琅看了看信上的封蜡,完好无损,意味着这封军情没有人打开过,满意的点了下头。
      不管是斥候还是塘骑又或是传令兵,这些人能够随意出入军营,能够直接见主将,军法规定,他们的军情军报等,除了报告主将,其余任何人无权询问或截取。
      一旦违犯,那就是死罪。
      这点是十分严格的。
     &

第844章 疾如风,稳如狗[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