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想离开的,每人到我这里领五斤杂粮,一两银子,也算是我给你们的遣散费。”
“也算尽了我们这些年一起在郡守府共事的情分。”
“况且,咱现在落户的地方,虽然比不上穆裕城,但最起码安全。”
“而且,过了江,青牛镇上就能找到活计,都是好胳膊好腿的,要是连自己和家人都养不起,别怪我王达看不起你!出去了,也别说你是郡守府出来的人!”
王管家目光沉沉,苦口婆心。
银子是当初夫人塞给他的银票,被他藏在了鞋子的夹层里。
这才得以保存下来。
那天从青牛镇掉头回来时,他抽空去山庄换的散碎银子。
粮食是他今日托王家村出江打鱼的老乡去青牛镇采买的。
最终,有一个婆子站了出来。
“王管家,我同意你的说法,大家分开。”
说话的这个婆子夫家姓杨,以前在府里是伺候茶水的粗使婆子。
下面有两个儿子,也在郡守府做事。
儿子们也都娶了妻,成了家。
两个媳妇也给杨家添了两个孙女,一个孙子。
可以说,他们这一家子,算是郡守府人口最多的一家。
大大小小八口人。
杨婆子想的是,他们八口人,不但能拿到四十斤杂粮,还有八两银子!
八两银子啊!
他们一家省着点用,就算什么都不做,也能用五年!
而且最重要的一点,从此以后,他们就脱了奴籍,成了平民,到时候,走路都能抬起头了。
王管家点点头,吩咐府医李大夫,一边写字据,一边给他们派发粮食。
字据写的是,既今日起,杨婆子一家领了钱和粮,拿了卖身契,往后余生,富贵贫穷,幸福苦难,都与郡守府再无半分关系。
有了杨婆子打头。
后面陆陆续续又来了好几家同意分家。
就这样,王管家一直忙活到半夜,这才结束。
他看着留在他身边的十二个人,仿佛一夜之间老了好几岁。
留下的是李府医,杨厨子,还有一个小丫鬟,桃红。
李府医和杨厨子俩人是单身汉,所以自然而然的就跟在了王管家身边。
而桃红是大小姐有一次出府在路边捡的乞儿,也是孤身一人。
再就是夫人的陪嫁丫鬟,如今的柳嬷嬷一家五口。
以及自己侄子王远峰一家四口。
“叔,你别难过了,咱们跟着瑾渊娘能活着走到这里,已经实属不易,咱们也要往前看,您老可不能倒下,您还要看着小公子长大,看他继承咱们郡守大人的光辉。”
王远峰看着一脸颓废的叔叔,不由得开口安慰。
“对!我还没看到小公子长大!”
王管家听到侄子提起小公子,顿时强打起精神。
“好了,夜深了,都散了吧,有啥事,明天再说。”
王管家疲惫的挥了挥手,转身回了里屋。
.........
晚上,宋晓菲回了屋,就被等候多时的兰娘叫到了一边。
原因是他们家的粮食,如今最多能维持一家子再吃五天。
宋晓菲拍了拍兰娘的手,让她放心。
“粮食的事,我来想办法,放心吧,跟了我,我是可不会让你饿肚子的!”
兰娘听到宋晓菲说这话,便放心的回到了她和江沅的屋子。
不知为何,她对姑娘,总有一种无条件的信任。
仿佛姑娘指着鹿说是马。
她在边上也会帮着点头。
宋晓菲看着兰娘离开的背影。
微微思索。
看来,是时候考虑该怎么赚钱了!
第62章 郡守府分家[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