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一早,柳筱月就把柳蒿做成了汤,河芹拌成咸菜,在柳氏千叮咛万嘱咐的目送中,挎着柳呈志新编的带盖的柳条篮子直奔包子铺。
原来,她计划着,在馒头铺买26个馒头,跨到码头卖3文钱2个馒头,另带一碗柳蒿汤,再赠送一碟河芹咸菜。这样的套餐一定受欢迎。
对于曾经扛过码头的柳筱月来说,她知道全天都在这扛货的人要么是早上从家带吃食,要么就得走半个时辰回到城外的铺子吃午饭。
一来一回,耽误事不说,有这走路的时间睡一觉多好。
于是,柳筱月的到来,让那些没带吃食的扛货工们欣喜异常。
两个馒头一碗汤再来一碟小咸菜,饱餐一顿,最主要的是汤和咸菜味道极好。
需知做菜火候也很重要,即使没有齐全的调料,金牌美食家柳筱月也能把简单的食材做成美味佳肴。
26个馒头和汤与咸菜一瞬间就被抢了个空。没抢到的口里直呼:点背。
就这样,柳筱月风雨无阻地在码头卖馒头,生意很稳定。
从净利润13文到每天卖100个馒头的50文。
一个月的时间竟赚了687文,对于如今的柳家来说,这里可真是一笔不小的收入呢。
期间,也有眼红柳筱月,学着她来码头卖组合馒头的人,但都以不及柳筱月的创新与口味,而以失败告终。
她也在码头算是彻底站稳了脚跟。
渐渐地,她的食客不再局限于扛货工们,而是转向了运货的船员,船员们也从开始的不屑一顾到盼着她能多出些美食。
于是,柳筱月决定在主打包子、馅饼等面食的基础上,再推出一些卤味食品:鸡肝,鸡心,鸡爪,猪爪,大晋对于吃这件事没有什么高低贵贱之分,所以,猪肉在大晋和鸡鱼是一样的地位。
跑船的船员们不差钱,以前时间充裕时他们去城里酒楼,着急时只能在城外买些干粮。
如今好了,这码头小胖妞的吃食不比酒楼的差,要他们说,味道更好呢。
随着码头生意的红火,柳筱月不再挎着柳条篮子去码头,而是买了一辆手推车,这辆车不便宜,花了她不少钱。
她也不再从包子铺进馒头,而是买面回家自己做。
如今,她娘不再和她爹编篮子,而是每天起早贪黑地帮她忙活码头吃食。
家里不再吃菜糊糊,而是大米饭、肉、包子、饼,虽说比不上以前的生活,但如今的日子也是柳氏夫妇做梦都想不到的。
她爹肉眼可见的速度胖了一圈,柳氏由于每天劳累没什么变化,而柳筱月又瘦了一圈。
为此,她爹娘心疼女儿为这个家的付出,让他们心中越发愧疚,特别是柳呈志,他现在的心情复杂到了极点。
是他无能呀,没有给妻儿撑起一片天,如今,还要女儿来养家。
生活越好,他的心里越难受。
可沉浸在如何赚钱中的柳筱月可不知道他父亲的心病。
她只想好好赚钱,好搬离这个地方。
随着码头生意的火爆,家里人手越来越不够用。她娘虽然不说,但偷
第5章 骨折[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