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三卷 囚徒 第八十三章 留书[1/2页]

汉末小粮官 大饺子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半日后,王??见到了“稳重”但脑子不太好的张?,称赞道:“将军弃暗投明,他日见到司空,我必在他面前称赞将军的忠义。”
      张?虽然感到一些不对劲,但直到这时候还真的认为袁尚败了,向王??提议道:“王将军,我们应该毁掉怀县以南的几处小渡口,防止袁尚抛下大军自己逃跑。也能防止袁绍派兵前来接应袁尚。”
      怀县往南几十里就是大河,过了大河又百十里就是荥阳,袁绍本阵就在那里。平日间一些袁军内部往来军令、书信都是通过怀县以南的渡口传递。那几处渡口虽因为地形原因不能通过大军,但供小股人马使用还是没有问题。如果袁尚真的败了,要去找袁绍一定会从那几处渡口渡河。
      王??心中觉得好笑,但张?的提议也确实有用,便命令秦琪带人去接管那几个渡口,多备火油,如果遇到紧急情况便将那些渡口一把火烧了。
      自渡河以来秦琪还寸功未立,听到自己终于有活了,高兴的领着一百士兵去接管渡口了。对了,这一百士兵还是张?友情提供的,他现在是光杆司令一个,原来的兵卒都交给沮授了。
      张?又道:“南匈奴的本帐就在山阳以东一带,等过两日他们听闻袁尚大败,定会发兵来救,将军不如先下手为强。”
      山阳在怀县北方,靠近黑山山脉,南部匈奴就在这边放牧。
      王??斜眼看了看司马懿和法正,心道这两个阴人是怎么把这么老实的孩子给忽悠瘸的?
      对张?的这个提议,王??一样心动,只可惜,他手中兵力还要用来监督张?刚刚友情奉献的一万人马,确实不好立刻主动出击,便随便搪塞了张?。只说他有些劳累,要先休息,可一转眼等张?走了,他又叫来四大军师,连夜部署下一步计划。
      张?直到此时还不知道被人卖了,见确实天色已晚便径直走回家中。至于随时跟在他身边的一什虎豹骑士兵,“稳重”的张?认为自己刚刚投曹,这种待遇是应该的,这应该也是王??重视他的一种另类表现吧。
      却说曹军“前锋”两千人马接管了怀县,一点异动也没有是不可能的。但张?的极度配合使得些异动都没能动起来,包括太守府邸在内的一切行政机构都在很短的时间内便被张?的士兵包围缴械。
      说来好笑,由于司马懿、法正的速度太快,直到王??带兵前来,河内太守魏种都不认为张?投曹,而是误以为他是听从某位袁氏公子的命令,在大战的关口发动了一场父慈子孝的叛乱。
      当然,这个“小误会”很快随着王??带兵赶到,城头变换旗帜而得到解除,但随后更大的恐惧便充斥在河内太守魏种的心头。
      王??接管怀县,消无声息的将兵权掌控在手中后并没有为难这位背叛过曹操两次的太守,只是将其软禁在太守府。自己则在随便“征招”了一个反抗比较严重的士族的府邸,在那里办公。至于魏种,准备大战后再带回雒阳交给曹操处置。
      但魏种似乎并不想再见到曾经的好朋友曹操,这种复杂的此生不见的情绪不仅是处于对曹操的恐惧,还包含一些无颜相见的愧意,和对家人可能遭遇不幸的伤感。
      于是魏种只剩下一条路,他选择自我了断。
      夜半时分,王??收到魏种自裁的消息时正在和徐庶一起研究怎么才能加固怀县的防御体系。他苦笑了一下,随即命人将这件事记录在行军志中,准备最后交给曹操观看。他还命人送去一些食物给魏种家人,已做安慰。
      但亲自送来魏种自裁消息的夏侯懋还带来了一封信,一封魏种留给曹操的书信。
      王??没敢观看,而是当着众人郑重收入怀中,他将亲自替这位河内太守传递他最后的意志。
      文字是个人意志的体现,也是一个文明,一个种族,一段历史的沉淀。这种精神的传递不依传播媒介的变化而不同。无论是上古时期的龟甲、金文,还是后来的竹简、布帛、皮革、亦或是传递了两千年的纸张,还有现代的各种依托于网络的电子屏幕,它们乘载的文字都能让阅读的人感受到书写文字者在当时最真实的心境。这种传递哪怕跨越数千年的时光也不会改变。
      司马防将准备给长子司马朗的家书团成一团废纸,狠狠的扔在地上。因为二儿子司马懿的无赖行径,他不得不帮助王??掌控了怀县,却将在许都大将军府做属官的长子司马朗推入险境。
      他希望能及时送出一封书信提醒司马朗,让其及时从许都那个深渊中抽离出来,但他却不敢保证这封信能送到司马朗手中。
      渡口被王??封锁了,信使想要前往许都送信只能绕路,可真等信送到,他的长子还能活吗?
      如果是以前他在雒阳认识的那个袁绍一定会原

第三卷 囚徒 第八十三章 留书[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