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308章 预料之外的结局[2/2页]

三国之大汉重生 凌风笑诺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bsp;  这下还连主人都给收降了……
      那,那是不是应该安慰一下呢?
      “怎么不见袁将的家眷?”关羽问道。
      “唉!一言难尽啊……”袁谭实在是没脸。
      关羽没到战场,并不代表他不知道战场的情况。
      张辽的龙骑营分支在大东北晃荡了两年多了,早就摸清了冰天雪地作战的门路了。
      大军虽然去辽西接收地盘了,但斥候早就到燕国附近溜达几圈了。
      其实关羽还是想帮一把袁谭的,毕竟拿了人家的好处。况且袁氏兄弟撑的越久,对曹操的发展是越不利的。这将间接拉大曹操与刘琦间的实力差距。
      但是,他这次出征的时候从昌黎带了个大才。
      一个被历史淹没的人才??公孙康。
      看看他的历史功绩吧:
      辽东太守公孙度长子(一作庶子【1】)、车骑将军公孙恭之兄。
      公孙康在其父死后继任辽东太守。建安十二年(207年),擒斩图谋不轨的袁尚、袁熙兄弟,将其首级献予曹操,被拜为左将军,封襄平侯。
      建安十四年(209年),公孙康大破高句丽,陷其国都,并讨伐韩?瑁?柚么?娇ぁK篮笠蚨?幽暧祝?晒?锕Ъ倘巍2茇С频酆螅?蛔吩??笏韭怼
      在那个大汉民族羸弱、北方异族南侵的年代,还能对外扩张领土的还有谁?
      虽然刘琦收降了公孙家族,却并没有淹没他的才能。
      关羽征三韩时曾征当时为其父昌黎太守公孙度的从事的公孙康为参军。
      公孙康虽然没在战争中提供什么战术战略计谋,但是在后勤调度和战后的安置工作中做出了巨大贡献。
      关羽非常认可这个人。
      本想将他一直带在身边的,奈何公孙度因病去逝,公孙康不得不返回昌黎接任太守之位。
      战争再起,关羽知道自己在政治和安民方面的人手非常不足。
      所以大军路过昌黎时,关羽特意进城请公孙康随军参军,并携出冒黎从事阳仪,准备让他接手辽西。而昌黎郡则暂时交于公孙康之弟公孙恭暂为打理。并书信报于长安。
      说其实辽东公孙家其实还是蛮有实力的。只可惜地域偏远,而身边一直都是强大的邻居,限制了他们的壮大。公孙瓒、袁绍、曹操……
      还有那个不按常理出牌的刘琦!
      不过也好!被关羽看重的公孙康,将会站到更为广阔的历史舞台之上。公孙家也不会再象历史上一样做埋没在那不起眼的东北角落。
      公孙父子能够在一角发家,尤其公孙康最后能在强大的曹魏面前自保还能世代封侯,想想就知道他的能力绝对不会差了。关羽带着他就是为了利用他的政治头脑和治政能力来弥补自己的缺陷。
      事实证明这一选择是非常英明的。
      关羽本打算从左北平入关的,这样大军到达燕国最少会省下10天时间。就算最后还是来不及救助袁谭,但会更早地遇见袁谭并给其帮助。也许,袁谭不会那么早的败亡。
      但是,公孙康的提议是先取辽西,再入右北平。这样即得好处又能少出力,把好处先拿到手比什么都实在。这个比较符合刘琦的作风。但是按他所想,帮还是要帮的,最好最后还能得到更多的好处。
      只是袁谭这一败来得太快了一些,完全超乎了他的预料。
      不过,这个结局似乎比想象中来得更要完美。
      也不知是公孙康运气好呢,还是他早就计算好一切。反正这一结局让关羽第一次采用他的计谋就收到了奇效,关羽反正对他是赞不绝口。

第308章 预料之外的结局[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