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69章:武周代唐,代武者刘[2/2页]

大唐宠妃:我在东宫陪三郎 黄小邪写桃花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nbsp;   转而,武则天看向王监正,继续追问。
      “王监正,你的意思,就是国有动乱?又有谋逆之徒?”
      “据史可鉴,应该是由下而起的夺位争战兵祸。”
      “可以预测战乱起自哪里?”
      “根据月相来看,赤色浓淡,在国之南。”
      “在国之南?”
      武则天若有所思,很久没有再说话……
      “姑母……”
      武承嗣还想插话,武则天不耐烦的挥了挥手,打断了他。
      “行了,你们都退下吧!朕乏了,改日再议。”
      这一夜,武则天辗转难眠,那一轮赤色的月亮,就像印在了她的心头,久久挥之不去……
      以至于整个春节也过得人心惶惶,元节的百官春宴上,武则天盯着文武大臣,似乎每一个都有反意……
      自己称帝后,最害怕的就是谋反,她怕李唐子孙,她怕权重大臣,她怕功高将领,就连自己的亲生儿子,她也时时防备……
      所以,只要听说谋反,她宁可错杀,也不放过。
      如今,血月出现,难免又是一场杀戮……
      ——
      这一轮血月,映在了武则天的心上,也照进了洛阳民众的眼里……
      血月出现,天下大乱。
      一时间,民间议论纷纷,很快就有了各种各样的流言……
      其中传的最厉害的,竟是一句谶言——代武者刘。
      谁也不知道这句谶言源自哪里,但武则天的耳目遍布朝野,很快,她就听说了这个流言。
      武则天大惊,急召武承嗣进宫。
      在古时,谣言谶语似乎带有一种神秘可怕的力量,冥冥之中,却能成功预言未来之事。
      君主对这种谣言谶语,通常是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
      武则天自然深知其要。
      当年还是太宗当政,自己入宫之后,太白星经常在白天出现,民间又有谶言,说李唐三代后,女主武氏代之…
      也许,正是那“武周代唐”的谣传,才让她的心里一直存了称帝之意……
      可是,如今朝中刘氏一族并无势力,那东宫刘氏也早已被韦团儿所除,武则天实在想不出,这个“刘”所谓何人……
      “陛下,您还记得王监正说的,根据血月之相的显示,祸乱之初,在国之南吗?”
      武承嗣终于等到了机会,再次提及血月之相。
      “你是说……岭南?”
      “姑母英明。刘,可指刘氏族人,也可指流放之人。那岭南,流人众多,且多是李姓、王姓等元老贵族的后人……”
      “据侄儿统计,如今岭南及各地流放的大臣家族共有几万户,他们大多心存怨望,如果流人串通作乱,定会危害社稷。”
      武承嗣这一番话,立马戳到了武则天的心事。
      这些年,虽然杀了很多李唐皇族,可是天下仍然有许多忠心的臣民对李唐皇室抱有幻想,而那些流人多是反对自己,忠心李唐皇室的反臣。
      武则天对他们一直比较忌惮,也始终是她的心腹之患。
      想到那夜的血月,武则天更是坐立难安。
      于是,春节之后,她立马派遣酷吏万国俊为监察御史,前往岭南调查流人阴谋叛逆之事……

第69章:武周代唐,代武者刘[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