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其实早料到这次出差会很苦,但这么艰难是出乎我意料的。
受邀来改编剧本的人很多,大都是影视行业的从业者或者作家,有几个大牛我从前听说过,最让我震惊的是居然还有戴先生,很有名的话剧编剧,我中学时期最爱看他的话剧,有一年为了看巡演不惜翘课跑到上海来。
剧本和我之前的预想也不一样,我寻思着老李能有什么正经剧本要改,也就是什么小视频网剧之类的,没想到拿到本子一看优秀极了,不仅是写得好,血统正且名声大,合作方是敦煌文物局,要拍莫高窟纪录片。能接到这种水平本子,是我不敢妄想的。
不同分工的工作人员被安排在不同的楼层,我属于文学编剧。改剧本的整个过程都是对外封闭的,七八个人天天开会,坐在一起商量台本或者只是坐着。酒店的放映厅被我们当成会议室和临时居所,白天都在这屋里读书查阅资料,疲惫的时候就横七竖八瘫在沙发上看影视资料。我整了个小的打印机在吧台边上打字,边听边记录每天的讨论所得,凌晨四点,东道主煮了大碗的汤圆端过来给我们当宵夜,一群人就盘腿坐在地上就着芝麻汤圆喝酒。
“小楚之前没干过编剧是吧?”
“啊,是。”安安静静坐在一边的我突然被cue到,有前辈把酒瓶子递给我,这群人也太能喝了,那种二十块钱的水果味的清酒他们喝着跟自来水一样。我不大好拒绝,于是道了谢,接过来放在腿边。
“她是曲婷推荐来的。”制作人下颌抬了抬,“徐颖的学生。”
前辈了然地啊了一声。
我默默吃汤圆,白瓷的小勺子在碗里捕捞圆滚滚的小球。我才知道原来是曲婷姐提携了我,难怪这里这么多大佬。光是主编的话,他不可能有这种文学圈的人脉,能把我这种小白送进这种层次的人群里长见识。
这帮人是不需要休息的,但我尚且需要。他们白天黑夜地在放映厅里坐着,放映厅没有钟表,挂着厚厚的帘子,看不出时间游走,这堆人不眠不休不吃饭地讨论。我再怎么失眠睡不着也没经历过这种阵仗,但前辈们不睡我也不太好意思说要休息,能提意见的时候就提,大多数时间都在查大家提到有可能要用的资料,或者把讨论编辑成文。
半个月的时间过得很快,我整个人像被掏空了一样,但脑子却塞的满满的。来酒店的时候行李箱里还装了两件衣服,结果到这连自己房间都没怎么回。临行还有一两天的时候剧本雏形已经丰满,我在吧台上根据刚才结束的讨论做最后的润色修改。
这帮人不知道哪去了,少了几个估计终于感觉到累了。我看一眼手表,下午六点。想起来三天没回周憬消息了,准备到房间拿手机给她回个电话。
戴先生在走廊尽头抽烟,胖乎乎的背影略有点佝偻。我犹豫了一下,走过去跟他打招呼。
“徐颖的弟子是吧。”他慢悠悠地问。我赶紧说是,他咳了咳,“孩子挺好,挺踏实。”
被大师表扬的我喜不自胜,矜持地点点头。
“累了就休息。这帮人闹腾,你想睡觉就回屋,不用一直跟他们耗着。”老人把烟熄了,窗台上搁着酒店的烟灰缸,显然是他自己拿过来的。其实大家都在放映厅里吸烟,都抽烟也就都也没有什么顾忌。“别帮他们干活,让他们自己来。这帮懒家伙。”
 
第47章 四十七[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