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一百一十一章[2/2页]

大唐艺术生 长安布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p; 谷可是有些地方的人就不愿意,他们觉得这是让西张村的鸡鸭到他们的地里觅食,会耽误他们的收成。
      杨续就是这么想的,他就要反对陈安,即使杨恭仁的庄子都让鸡鸭去觅食了。但他就绝对不允许。而且他还连通周边的庄子都不要让鸡鸭去地里觅食。
      张六肯定拿杨续没有办法,陛下有没有说各地的庄子必须让鸡鸭觅食。
      因此杨续的庄子就空过去了。这一路下来走了好久,一路走,一路让鸡鸭觅食,这些鸡鸭还一路下了不少鸡蛋和鸭蛋。
      张六现在大方了,他还把一些鸡蛋和鸭蛋送给各地的穷苦百姓,让他们能给自家养鸡鸭。
      这就让不少百姓很是感激,他们都记住的西张村。
      而张二蛋还派人一路跟着张六他们,他怕丢失了鸡鸭,这都是西张村的宝贝。
      等到西张村的鸡鸭一路回到村子,天气转热了。
      各地让鸡鸭大军路过觅食的地方几乎没有蝗灾,而和杨续一样的人的庄子就惨点。
      一场原本的大蝗灾就这么小规模的发生了,并不影响大局。
      很多百姓更是在不经意之间躲过了一场灾难。
      而杨续则又一次晕倒了,这次他是真的晕倒了。庄子的地里没有打出粮食,他再次成了笑话,弘农杨氏还没有出过这样让人耻笑的是呢。
      他只好在醒来后去找了杨恭仁。
      而这次杨恭仁对杨续是没有一点的客气。
      他实在想不明白杨续这是为什么?和陈安合作不好啊?大家都能得利。
      而且陈安没有跟杨家计较什么。你只要不去找陈安的麻烦,那就很平安。
      所以,杨恭仁给了杨续两车粮食,让杨续以后在都不要到他的府宅了。
      不过,魏征是个好人,他对待杨续还是很善良的。他专门到杨续家里告诉杨续去找陈安,还写了一封信。并且劝告杨续要好好反省自躬。
      杨续又一次晕倒了,,,这段故事就是“三晕杨续”,后来编写成戏词了。
      ——
      陈安要编写戏曲了,他让赵宇凡去管挣钱,让魏和当教喻,在加上县丞张鹏和程处默,这小小的县城就不需要他处理太多的事。
      所以,他又觉得悠闲了。
      陈安要在商县组建戏班子,他不是编写杨续的事。他都记不得杨续的存在了。
      商县都成为了大唐的“特区”,那就要有更多的东西拿出来。陈安觉得唱戏就很好。
      第一出戏就是“三顾茅庐”,眼下大唐的百姓还很少知道三顾茅庐。
      陈安认为这个戏曲一定能红。他凭借记忆,把自己关在房间里面写好了台词,曲调嘛,就用秦音。其实就是秦腔。
      关中地区就被称为“秦”,秦腔因以枣木梆子为击节乐器,又叫“梆子腔”,因以梆击节时发出“恍恍”声,俗称“桄桄子”。
      唐玄宗李隆基曾经专门设立了培养演唱子弟的梨园,梨园的乐师李龟年原本就是陕西民间艺人,
      因此陈安估摸着李龟年所作的《秦王破阵乐》就是秦王腔,完全可以简称“秦腔”。
      很简单,特点就是“吼”,扯破喉咙的“吼”。
      陈安让张狗子找了些当地的艺人,又从西张村调了些乐师。一个戏班子就让他搭建好了。
      陈安还要一个一个的人去教授,唱腔的婉转的,身段的做派啊,那都是要讲究的。
      别的是可以马虎,唱戏不行。还有戏服,什么角色穿什么,在什么场地穿。此外就是道具。
      忙碌了好久,第一台戏曲总算是诞生了。
      陈安特意在县衙布置了戏台,戏台两边分别是“出将入相”。他又把张鹏,赵宇凡等人召集过来。
      让这些人听戏,还有小道士,孙思邈。
      大家为了商县都太辛苦了。总是要放松下的。
      戏台下面有几张桌椅,桌子上有茶水,干果花生。
      还有差役在一旁伺候着,就是提供热毛巾。
      这一样都不能少,少了就不地道了。
      小道士是知道陈安在编写戏曲的,他还天天听到陈安带着人一段一段的的唱,但他没有看过完整的,因此他还很乐意听戏。
      而别的人就更愿意了,他们从进了内堂的院子就觉得很好。
      戏台子上还没有演唱呢,光是布置就看着很吸引人。
      他们刚一坐下就有差役递上热毛巾,这舒服的。
      陈安坐在主位,他看到众人都到齐了,对着台上一拍手。就听到台子后面敲起了梆子。
      “咚咚,呛”
      鼓点一起,台子后面就有人唱了起来。
      “额大哥二哥都是额哥,高个子低个子都是兄弟。”随着唱腔一个脸上涂的黑乎乎人就从出将的门帘后出来了。
      等他一亮相,又是一声“燕人张翼德”
      在他之后,又是一阵锣鼓,红脸关公出场,,,
      陈安得意的看向台下的众人,这可是他的杰作啊,他等着掌声呢。
      然而,没有!
      这些人都瞪着眼睛看着台上他们没有看过这样的戏曲。不知道该怎么看。
      陈安冲着张狗子使了个眼色,张狗子立刻击掌叫好“好,唱滴好。”
      张狗子不但击掌叫好,他还给台子上扔了一把铜钱。
      赵宇凡马上反应过来了,原来听戏是这样听的啊。
      “好,唱的好!”赵宇凡站起来大声叫到。他更是学着张狗子拿出一把铜钱就撒到台子上。
      孙思邈转头看了赵宇凡一眼,赵宇凡这才坐下。
      “听戏,听戏,”陈安挥了下手说。
      几段唱腔后,这些人开始入戏了,孙思邈还跟着轻声的哼几句唱腔。
      差役们忙着给他们倒茶水,换毛巾。忙得很。
      一场戏曲下来,众人都觉得听的不错。很有味道。
      尤其是赵宇凡,他认为这样的戏曲应该放到商会去,在商会那边盖个真正的戏台子。
      以后和客商们谈事就可以听着戏曲谈了。
      而孙思邈则问陈安,这戏班子的花销怎么办?戏曲好听,可这是花钱的。
      陈安的一句话,简明扼要的说了出来。
      戏班子要送戏曲进长安城。
      戏班子以后是能挣钱的,还能挣大钱。戏班子不但要在商县唱戏,还要去长安城,甚至以后还要去洛阳,扬州等地。让大唐各地都能听到“秦腔”。

第一百一十一章[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