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 然后开始喝酒,唐大树不喝则已,喝了就很爽快,很快就和一拨沈静的表兄弟们打得火热。
喝酒免不了聊天。从他和沈静的同桌关系开始,聊到唐大树的家庭、家人的职业。当知道唐大树正在做培训和卖电脑时,都觉得很不可思议。
“小唐,你今年有十八岁吗?”
“嗯,过了年就十八了。”他笑笑。人家对他做的事表示钦佩时,他总愿意把年纪说的大一点,这样才不会让人觉得太突兀。
过年还早呢…
“比沈静还小…”旁边桌上的女性长辈们其实在偷偷地听,开始自动盘算了。
小辈们于是惊奇、讨教、羡慕、敬佩各种表情和想法都涌上来,那个叫小强的表弟更是刨根究底问了许多事情。于是更细的细节被挖了出来,然后知道了二级总**的事,知道了培训规模要扩大的事。这些事情沈静都只是在电话里听唐大树说过一嘴,所以连她都表示诧异。
开始只是想着帮唐大树瞎搞搞的,竟然搞大了?
“小强你别胡思乱想,好好上学才是你的正经!你表姐他们反正是高职生了,再有两年毕业后也是要赚钱的,所以人家现在瞎搞搞行,你还要考高中上大学呢!”
说话的是沈静的那个姨,应该是小强的妈妈。人长得还可以,怎么说话那么不中听呢?什么叫瞎搞搞?好在大家似乎对她都是见惯不惯了,倒是沈静看了唐大树一眼,不动声色地摇摇头,他马上心领神会、淡定地继续喝酒。
偏偏那个小强也是个不安分的,别看他只有十四五岁的样子,却正是颇具反抗精神的年龄。对妈妈的话,他本能地做出驳斥:“上学有什么用?你看我姨父不一样能做大老板!”
其实这个论调也不鲜见了。由于高校扩招,加上包分配的入学政策被慢慢打破,上学越来越变成了风险活。一不小心自谋职业,不一定就能入得了好行业;二来现在很多分配的一些企业确实又不咋地,父母辛辛苦苦培养一个大中专学生有种得不偿失的感觉。
这是98深化体制改革前的阵痛。有统计表明,尽管全国上下对教育的重视和投入力度持续增加,在这两年的小学毛入学率反而是几十年来的低位。加上社会上的经商热、下海热的影响,更加重了家长们对于培养孩子上大学意识的淡化。
据沈静说,她的爸爸的文化虽然不高,却在八十年代靠做泥瓦工出身在村里第一个建起瓦房,还起了三间偏屋。后来他还带着一支农村工程队给人家盖房子,最远跑过南通那边。
南通瓦匠的水平是远近知名的,他能在那边虎口夺食,肯定是有本事的。
不过五年前有一次施工时有个小工被砖头砸伤,让沈父多年积蓄都填进去了,以至于好几年没缓过劲。也许是因为这个原因,懂事的沈静就知道节俭了,倒不是她们家原本的经济条件就不好。
但是在后辈们的眼中,这种事不能意料,但沈父是个成功人士无疑了,所以也成了他们人生的努力方向。
第431章 过年十八[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