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什么事?
      答:将这两项技术撰写成论文,并投稿到学术期刊上。
      这样做,可以一定程度的增加影响力,也算是一种宣传不说,此外,一旦发表到了专业的学术期刊上,就相当于是“官方盖戳”,以后要是有黑子敢无脑黑,便能据此反驳,来狠狠地打对方的脸。
      只是,该投稿到怎样的、哪一家的学术期刊?
      在这个环节,王耀还有点犹豫不决。
      正当王耀思考着这个问题。
      耳边,王耀久违的听到了系统的声音:
      “锂空气电池与快充技术写成论文后,宿主打算发表到什么学术期刊上呢?
      一、发表到国外的顶级期刊上。奖励:青铜级抽奖机会x1。
      二、发表到国内的顶级期刊上。奖励:白银级抽奖机会x1。”
      如果,从权威性、热度来看,在全世界范围,最大的当属国外《自然》、《科学》,这两大顶尖期刊。
      不过,一方面、王耀想先福泽国内的企业,让他们“第一个吃螃蟹”;另一方面、他也不屑于得到那群外国佬的认同。
      更别说,就这次的神级选择,虽然都是一次抽奖机会,可单看名字,白银级比之青铜级应该是要牛逼一点的。
      综上,王耀选了选项二。
      五天后。
      金光大厦的26楼,星耀科技公司所在,王耀、周思敏、徐昌以及廖硕超、刘宇轩,加一块一共五个人,都在他的办公室里聚集、开会。
      “廖教授、刘教授,你们的投稿期刊,怎么样了?”
      王耀的称呼,并非客气,而是廖硕超和刘宇轩,真的有这样的职称、头衔。
      另外,虽说这两项黑科技,是王耀从系统里获得的,但他不是这方面的研究人员,只能让负责研发廖硕超与刘宇轩“代劳”。
      值得一提的是。
      在一开始,王耀要他们俩这样做,二人皆是不愿意的,即算这样做了,可以在电池这个领域,名利双收、登峰造极。
      因为,在廖硕超、刘宇轩看来,核心资料都是王耀提供的,他们能参与研发,并收获一份丰厚的工资、期权,已经是赚大了,不敢再多做奢求。
      对此,王耀心里在佩服二人的同时,心里也吐槽道:好家伙,咋这么实诚?
      后续,王耀经过一番好说歹说,廖硕超和刘宇轩方才答应下来。
      言归正传。
      王耀这一问,廖硕超作为代表,立马回答道:“王总,都已经得到反馈了。《科学通报》、《华清大学学报》、《自然科学进展》还有《高新技术通讯》,对我们的两篇稿子很感兴趣。他们收到后,是加班加点的审核,并全部于前天、昨天回了信。说我们的论文,将会发表在他们下一期的期刊上。”
      “很好。这四家期刊,都是月初发刊的?”
      “是的。”
      “那下一期,就是后天?”
      “没错。”
      至此,王耀笑了笑,又和徐昌讨论了一下,和花粉、大米的合作细节,就宣布散会了。
      实话实说,上述四大期刊,均是国内a类自然科学核心期刊,且是名列前茅的。
      王耀相信,当论文发表后,至少在学术圈内,会掀起一场讨论狂潮的。
      是吗?
      然而,事情的后续发展,有点出乎王耀的预料。
      ……
      马蒂·爱德华,是《科学》期刊的主编之一。
      每个月爱德华除了审核从世界各地,科学家们的投稿外,偶尔也会看一

0041章 投稿期刊[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