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半夏答应三叔,晚上会带着员工去阿茂酒楼聚餐。
离开早餐店。
小曼有些崇拜地说:“姜总太厉害了,第一次见有人追着喊着要请另一个人吃饭。”
姜半夏笑了一下,说:“我像你这么大的时候,一个人扛着两个编织袋的行李去江城,去大学报道,那是我第一次去大城市,那时候穷得连被褥都舍不得花钱买,都是从家里带过去的。”
他趁着这个话题,简略地跟小曼讲了一下大学期间的日常。
那个时候,在他最需要帮助的时候,除了郭老师和两个室友时常接济他,请他吃点儿好的改善一下伙食,根本没有其他人会请他吃饭。
经常有同学讲,大学不止是学习的地方,也是建立人脉和圈子的地方,为将来进入社会打好基础。
姜半夏也想建立自己的人脉,但是太难了,没有经济实力,平时有点儿时间还要去打工养活自己,根本没有时间和能力参加各种饭局。
这种情况,他就算低三下四地想要融入某个圈子,别人也不会接纳和认可。
所以,直到毕业的时候,除了郭老师掏心掏肺地帮他,根本没啥有用的人脉。
姜半夏对小曼说:“真正的人脉不是建立的,而是当你足够强大,或者有利用价值的时候,人脉自然而然地就搭建起来了,所以……你这个时候不用想着建立什么人脉,把精力用在努力提升自己的实力上面来,当你能成为核心的时候,一张人脉的网络自然就以你为中心越铺越大,越铺越深。”
如果姜半夏当初没有努力把中医学好学精,哪怕运气好,有机会接触到三叔,也没办法治好三叔的孙子,三叔也就不会在乎姜半夏,甚至都不会记得见过这个人。
三叔现在把姜半夏奉为座上宾,那是因为知道姜半夏非等闲之辈,以后孙子或者家人生病了,还能找姜半夏帮忙治疗,所以现在多花点儿钱和精力去维持好姜半夏,一点儿也不亏。
除了亲情、友情和爱情的捆绑,利益的链条是最广泛也最实用的捆绑方式。
“跟着姜总,能学到好多东西!”小曼听完姜半夏的一番话,感触良多,感觉比在火锅店做服务员学到的东西多。
小曼刚接触社会,课本上的知识告诉他,人人平等。
但是经过这几天的接触,她已经发现了,物以类聚,人以群分,比人人平等更加现实。
伙锅店里的那些同事,大多都跟她差不多,有的家境比她稍微好一些,有些初中毕业就出来打工了,她至少还上完了高中。
他们不管是上班的时候,还是下班之后,永远都不可能会有人说出姜半夏刚才说的那些话。
他们孜孜不倦地在重复一些无聊的话题,八卦、娱乐、游戏、低俗无聊的笑话,没有任何营养,但是他们却觉得很有趣,小曼觉得很多无聊。
小曼更喜欢跟姜半夏这样的人接触,有更深层次的交流,能学到东西,能开阔她的眼界和思维界限。
姜半夏把车开进御景园,停到别墅前面。
梅姐等人已经准备得差不多了,他们有两辆车,装了很多东西。
姜半夏让懒牛和梅姐坐到车上,然后跟着那两辆车一起出发了。
懒牛不认识小曼,两人坐在后排,懒牛都有
第274章 人生如戏[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