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275章干起来了[1/2页]

我在大明割韭菜 唐晓非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听完这位张公子的故事,徐正清心中大有触动。
      的确,他也来自农村。
      他心里也知道,农民很穷,但也的确很吝啬,很多人心里都有小九九。
      他们目光短浅,守着一亩三分地,一边惧怕乡绅地主,忍气吞声,一边又喜欢欺负比他们更弱小的。
      这是明朝大多数农民的真实写照。
      但谁天生便是如此呢?
      如果不是地主们霸占了他们的田,让他们没有地种,没有粮吃,他们的生活会瑟瑟发抖吗?
      张晨继续说道:“想要改变这片土地,就必须让农民有余粮,吃得饱,穿得暖,并且会认字,农民的下一代要读书。”
      “所以,你的这些策略很好。”张晨拍了拍他的肩膀,“好好的去执行吧,相信你会做的很好的。”
      说完,张晨便离开。
      他带着王永光、周延儒、宋应星等人离开。
      周延儒说道:“臣看陛下的心情还不错。”
      “这个徐正清不错,周延儒你亲自检测他的执行,朕目前只知道他说的不错,但还要看他做的如何。”
      “陛下放心,最近臣会亲自盯着的。”
      让首辅来盯着,是打炮轰蚊子吗?
      外人看的确是,但在崇祯来看,还真不是。
      村长、镇长制度都牵扯到农民的发展。
      大明朝是一个农业大国,解决好农民的问题,就是解决了根本问题。
      农民不仅仅要有田种,还要懂得如何规范的把田种好,并且还要学认字。
      只有认识字的农民,才能受到朝廷新思想的影响,才会被动员起来,成为国家的可用资源。
      否则,是无法充分发挥农民的力量的。
      伟人早就说过,群众的力量是无穷的。
      而这里的群众,也是要你去合理地去影响他们的。
      正是九月的时候,田里有不少人在收获,崇祯看到有很多人在挖红薯,一箩筐一箩筐。
      红薯的出现,补充了粮食的缺口。
      今年的冬天,不少人应该可以扛过去了。
      但依然任重道远啊。
      就在崇祯在基层试点下一步的新政的时候,北边的草原已经战火弥漫。
      九月二十日,多尔衮率领大军,在科尔沁草原,和奥巴台吉会合,组成两万大军,一路向林丹汗挺进。
      此时在元上都城的万丹伟征也接到了消息。
      甚至消息正在快速传到归化城。
      金军的行动,让草原局势骤然紧张起来。
      九月二十日傍晚,消息也传到了大凌河城的督师府中。
      顺道着,一封求援信到了督师府。
      是林丹汗的求援信。
      辽东军的高层召开了会议,就是否支援林丹汗开始讨论。
      从目前的战局来分析,林丹汗与明军是盟友关系。
      他能回来,也是皇帝派

第275章干起来了[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