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19章 那两条锦囊妙计[1/2页]

三国:开局甄姬喜欢上我 守坑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公元190年,10月9日。
      天蒙蒙亮。
      乐陵县城。
      训练营场所。
      一排排士兵,在广场上,排列整齐。
      袁熙难得起早,他站在阅兵台上,俯瞰众士兵。
      蒋义渠站在袁熙旁边,恭敬地说道:“袁熙大人,我已叫了一个校尉,带领1000士兵,留守乐陵县城。”
      “剩下的5000士兵,全都集合在了这里!”
      袁熙听了蒋义渠的话语,“嗯”了一声,说道:“一定要把所有的逃跑路线,看得死死的,不能让他们跑了!”
      “是!”
      这时的袁熙,突然想起了许愿。
      那时,在乐陵县城的官道上,他不仅顶撞了自己,还一脸笑意盈盈。
      想到这,袁熙也笑了,自顾自地说道:“小子,你很快,就要笑不起来了!”
      蒋义渠见到袁熙在那儿自言自语,并没有安排命令。
      但蒋义渠跟了袁熙这么多年,已经了解清楚袁熙的性情,自然知道自己,接下来该怎么做。
      蒋义渠转过身,看向身后的六个人,正是六个校尉。
      校尉,可以管理1000个人。
      蒋义渠命令道:“你的任务是留守乐陵县城,其他人,给我出发!”
      “是!”
      六个校尉离开了这里。
      作战计划,蒋义渠在昨晚开会的时候,已经跟他们说得一清二楚了。
      所以这六个校尉都知道,只是去围剿一个不成气候的小山贼团。
      会议过后,这六个校尉私底下,窃窃私语。
      他们觉得袁熙大人,有点大题小作了。
      就几百号人,需要出动整个乐陵县城的士兵吗?
      乐陵县城的总兵力,是6000。
      减去防守乐陵县城的1000兵力,剩余的5000士兵,全部出动?
      这又不是去打仗。
      至于吗?
      不过,军令大如山。
      领导怎么说,自己就怎么做。
      很快,广场处的士兵们,开始行动了起来!
      在旁边的蒋义渠,对袁熙说道:“袁熙大人,城门的马匹,已经备好。”
      袁熙“嗯”了一声,随后戴好作战头盔,在腰上别好佩剑,随后离开了阅兵台。
      蒋义渠紧随其后。
      ......
      甄姬正在木屋里面,躺在床上睡觉。
      倩影卓绝,真是人间绝色!
      入睡的甄姬,睡相甜美。
      因为她,梦到了许愿哥哥了。
      突然!
      门外,一阵急促的喊声,吵醒了甄姬的美梦:
      “甄夫人,我们要赶紧撤离此地,所以属下非常抱歉,只能来此喊醒你了!”
      甄姬立马醒了过来,听声音,她知道门外的人,正是百长李四。
      甄姬知道事态紧急,便应答了一声。
      李四听闻回答后,重复说了句“属下非常抱歉”,就消失在了木屋门外。
      甄姬陆陆续续能听到一些声音传来,都是跑步的声响、武器的声响。
      此时,已是早晨。
      天色逐渐明亮。
      甄姬快速地穿好衣服,戴上幂篱,遮掩面貌。
      刚刚百长李四说,要撤离此地。
      说明此地不宜久留了。
      既然要离开营地了,那必须得收拾好行李。
      许愿哥哥,你怎么还不回来......
      甄姬一边想她的许愿哥哥,一边赶忙收拾行李。
      比如许愿给她的手机、零食袋等等。
      甄姬收拾好行李后,去找自己的娘亲。
      张氏也收拾了行李,正想去找自己的女儿。
      所以,两人在中途碰了面。
      张氏握住女儿甄姬白嫩的手,担忧地道:“女儿,是不是要发生什么事了?”
      甄姬安慰道:“娘,别怕,不会有事的!”
      百长李四,跑了过来,满头大汗,但他还是恭敬地说道:“甄夫人,不知道什么原因,袁熙大概带领几千人,正在往我们的营地赶来,明显不怀好意。”
      张氏气得全身发抖,骂道:“又是这个千刀万剐的袁熙!这种人,绝对会不得好死!”
      百长李四继续给她们两人,分析道:“甄夫人,张太太,我派了人去寻找其他的生路,我们已经无路可逃,只能退去阳信港了。”
      张氏失神地说道:“阳信港的县令高干,不是他们的人吗?完了!完了!女儿......娘没能好好地保护好你......”
      张氏说着说着,恸哭了起来。
      甄姬擦了擦娘亲脸上的泪水,说道:“娘,我们都不会有事的。”
      甄姬并没有惊惶失措,因为她觉得许愿哥哥,一定会来救她的!
      百长李四,接着解释道:“不过老大们,在离开之前,已经提前预知,可能会发生这样的变故,所以给了属下两条锦囊妙计,不过我们得退到阳信港的城门,才行。”
      张氏这才收起了哭声。
      甄姬笑靥如花。
      不愧是我喜欢的许愿哥哥!
      任何问题,对他而言,都不是问题。
      ......
      袁熙骑着马,缓缓地走,接近了阳信港的城门。
      蒋义渠也骑着马,跟袁熙并肩而行。
      他得要贴身保护好袁熙,以防有什么偷袭和突变。
      后面有2000的士兵,整齐的步伐,尾随在后。
      其余的士兵,形成了一个包围圈,封堵了所有能够逃离阳信港的小路。
      披坚执锐,脚踏声,来势冲冲!
      阳信港的县令高干,站在城门上的女墙上,看着袁熙众人。
      高干长相粗犷,刚到中年,是武将出身。
      县令,也不一定都是文官担任,武官也是可以的。
      高干直接问道:“袁熙,你带领那么多人,来我这,想干什么?”
      袁熙笑了笑,说道:“我一路过来,没有见到那些杀人犯,是不是逃进你的阳信港了?”
      高干反问道:“哦?杀人犯?那么他杀了谁呢?”
      袁熙给高干解释道:“我的一位得力干将,他叫审荣,死在了那群人的手上。”
      高干说道:“哈哈哈哈,袁熙啊袁熙,袁绍大人,怎么会生出你这个小杂种!”
      袁熙大怒道:“高干!你与杀人犯狼狈为奸,你还污蔑我?你说,我父亲大人知道了,你九族都得被诛了!”
      高干嘲弄地说道:“袁熙,你别装疯卖傻,乐陵县城的原县令甄逸,是不是被你不由分说地杀了?”
      “之后,一位年轻人顶撞了你,你就直接叫审荣,去追杀他。”
      “请问,他何错之有呢?”
      “你口口声声说,杀人犯杀人犯,其实你才是真正的杀人犯吧!”
      袁熙听了高干的话语,皱了皱眉头。
      我悄无声息地干掉了甄逸,并且散布了谣言。
      知道这件事的真相,只有自己的亲信。
      按理来说,不会有人知道这件事实的始末才对。
      袁熙想到这儿,笑了笑,说道:“好啊,高干你不仅庇护杀人犯,还擅自给我定罪。”
      “给我定罪,也可以,但你总得有证据吧?”
      高干站在城门上的女墙上,看着袁熙,跟看个智障一样,但还是给这傻子解释道:“你所说的那群杀人犯当中,有一位,就是甄逸的亲生女儿。”
      “你要的证据,够不够?”
      袁熙听了高干的话语,脸色异常狰狞。
      可恶!
      没想到,居然还有漏网之鱼!
      如果被父亲大人知道了,我滥杀无辜。
      我绝对吃不了兜着走!
      高干见到袁熙不说话,也懒得再跟他说话了。
      高干转过身,有几个担任兵职的人,比如有两个手下校尉,还有张三李四也在其中。
      高干对那两个校尉,使了个眼色。
      三个校尉会意,低头领命,快速地离开这里。
      很快,城门上的女墙上的弓箭手,纷纷扯弓搭箭,蓄势待发。
      张三李四上前,对县令高干抱拳,说道:“高大人,你可随时指挥我们!”
      高干摆摆手,说道:“不用了,交给我们来就行。”
      “虽然我阳信港的兵力,比袁熙少很多,但是我会派斥候兵,火速赶往南皮主城,把这件事呈报给袁绍大人听。”相信袁绍大人,一定会派人到这里,查明真相。”
      “甄逸的女儿,你等一定要好好地保护好,这可是最重要的证人。”
      “到时候,我相信袁绍大人,一定会大义灭亲的!”
      “你们不说,我到现在还蒙在鼓里,原来袁熙这厮,是一个如此大奸大恶之人”
      “袁绍大人,有这个儿子,真是不幸啊!”
      张三李四听了县令高干的话语,松了一口气。
      我们已经知道县令高干是一位大义凛然的人,为国为民,为他杀敌,也无不可。
      但我们的主要目标,还是要保护好甄夫人和张太太。
      在这之前。
      张三李四,他们从营地逃离到阳信港的城门时。
      门卫见到到张三李四几百人,并且披坚执锐,奔跑的脚步,卷起灰尘漫天,快速地往这边来。
      门卫便立刻拉响了警报。
      随即,阳信港马上把城门关闭,拒绝村民进出,进入警戒状态。
      城门上的女墙,站满了弓箭手。
      如果张三李四他们,来者不善。
      那么,等待着他们的,就是万箭齐发。
      张三李四赶忙向今天驻守的校尉,大声喊道:“我等是赵当家的手下,后面有几千人追杀我们,我们需要援助!”
      校尉一听,是赵当家的手下,摆了个手势,示意弓箭手,不可攻击他们。
      乐陵县城、阳信港,大部分人都知道,赵当家惩奸除恶的名声,在这两片地方,是颇有名气的。
      之后。
      高干来到了城门处。
      张三李四两人,便按照郭嘉给他们的锦囊妙计,先说了第一条。
      总共有两条锦囊妙计。
      第一条,直接把甄逸被杀的来龙去脉,全部竹筒倒豆子说给了县令高干听。
      第二条,让甄姬直接把泡面的制作方法,告诉县令高干听。
      先用第一条,如果行不通,那就用第二条。
      为什么呢?
第19章 那两条锦囊妙计[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