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74章淮南巨变[2/2页]

铁血残唐 无色非龙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本是让周隐传檄与你,可他把檄文扔在几上,就是不去啊!”
      “很多人对你即位不满,你怎么还不知道收敛和检点呢!”
      袁袭恨铁不成钢,说着说着眼泪都下来了。
      一听有这么多人都反对自己接位,他心里惶恐至极。要知道,节度使大位交接往往都伴随着血雨腥风,如果自己不能顺利接位,那么等待自家的是什么,就不言而喻了。
      这下,杨渥老实了,窝在府里也不出去了。
      十月十六日,杨行密承制,授杨渥检校太尉、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淮南节度使留后。
      命左右牙指挥使张?、徐温辅佐。
      这算是正式的接位文书。
      杨行密知道张?是个变数,为啥还让他辅佐呢?
      这很简单,就因为张?已经尾大不掉了,他手里掌着兵权,大权在握,你不让他辅佐,他能愿意?恐怕自己前脚咽气,他后脚就造反了。
      让他辅佐,还能安抚于他,希望能给奉天多点时间吧。
      这完全是杨行密没办法的办法。
      难道自己在死之前能杀了他?能撤他的职?
      所有的轻举妄动都会惹来杀身之祸。
      杨行密也只能行缓兵之计了。
      广陵的天说变就变。
      在杨行密弥留之际,留下诏命,让大儿子接位。
      只要杨行密还有一口气在,所有人都不敢动,因为在牙城之内,还有杨行密的五千亲军,其中有黑云都,名声在外。
      时间转眼就进入十一月,寒风裹挟着江风阴冷刺骨。
      就在这样的季节里,一代枭雄,奠定吴国大业的杨行密,终于灯尽油枯,走完了自己辉煌的最后人生。
      年五十四,遗令谷葛为衣,桐瓦为棺,夜葬山谷,人不知所在。诸将谥曰武忠。
      老吴王薨了,长公子即位,本是天经地义之事。
      可世上哪有什么事是如意的?!
      左牙指挥使张颢直接跳了出来。
      敢在牙城节厅里大放厥词的,也只有他了。
      “主公已薨,都统印信应交还朝廷,至于谁来接位,应由朝廷说了算。”
      意思就是,父死子继不好使,我不同意。
      在堂诸将谁敢发话?!
      要知道,张?的左牙兵强马壮,战将如云,谁不怕啊?
      “我的意思是把印信交给宣谕使李俨,行节度事。你们说呢?”
      节厅内众将你看我,我看你,谁都不敢反对。
      张?哈哈大笑,声震屋瓦。
      杨渥正端坐榻上,等着众将叩拜,谁知军权在握的张?跳出来反对,他心里有气,却也不敢发作。本想着这么多文武在场,总有人给自己说话的,可他却失望了,一个人没有。
      想着自己父亲尸骨未寒,手下将领就跳出来造反,不由悲从中来。
      他流泪既是哭这些文臣武将的忘恩负义,也是哭自己的委屈。
      我怎么了?你们就这么不待见我吗?!
      想我一个堂堂淮南节度使、吴王的长公子,我吃点喝点怎么了?我不就是好玩好旅游嘛?我花钱了啊,又不是白吃白喝?
      再看看堂上那个嚣张跋扈的张?,他突然心里一沉,难道我平时也是这样的跋扈吗?
      现在他倒是开始反省了。
      “难道众位文武也是这么看的?”
      杨渥心有惴惴的问道。
      堂上无人搭话。
      “难道,我父王的遗命,你们就,就不遵从了吗?”
      说道这儿,杨渥的声音有些哽咽。
      搁谁刚死了老爹,下面的伙计就要把家产分了,东家都是委屈的。
      “我有话说!”
      此时有人实在看不下去,说话了,此人正是骑军都尉李涛。
      “都统印,先帝所以赐王父子,安得授人?”
      这是圣人给杨家父子的,怎么能给别人?!你哪儿来的胆子?!
      见有人说了句公道话,再加上吴王刚薨,余威尚在,众将顺势而为,都纷纷称是。
      张?正以为得计,谁成想李涛跳出来反对。这把张?气怀了,可他还不好发怒,李涛的马军也是一支重要力量,本来挺好个事,都被李涛搅合了,他一撩袍服,气哼哼的走了。
      谁的面子都不给。
      此时即位最重要,于是众将一起请求还在广陵的江淮宣谕使李俨,让他正式下文,李俨承制授杨渥兼侍中、淮南节度副大使、东面诸道行营都统,封弘农郡王。

第74章淮南巨变[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