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48章 上山朝圣[1/2页]

回到明朝当神捕 新刀城主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此外,在圣迹后侧,分别是四大精舍。
      这是柯吴刘罗四大家族为了方便朝圣礼佛,在此短修讲学的一个场所。
      地藏王庙会远近闻名,每当这个时候,四面八方的香客络绎不绝上山,都要先到圣迹点上第一支香。
      然后,再行脚二十多里,上二圣殿。
      相传,金乔觉在九华山出家修行,他的两个舅舅不远万里从新罗找来,劝说金乔觉回去,不料金乔觉意志坚定,感化了他的两个舅舅,下山时,便在此地出家了。
      离开二圣殿,才是真正的上山了。
      首先是过一天门,其次是二天门,随后便是甘露庵了。
      甘露庵不大,庙很小,因为处在九华山半山腰处,也是上山唯一山路,游客香客非常旺盛。
      罗奶奶年纪大了,只能靠轿子抬上山,每当这个时候,罗奶奶都要吩咐小彤,千万不能亏待了轿夫,苦力钱,非常不容易,能多给就多给点。
      其他家族的人见罗奶奶如此,也跟着她做,不会亏待轿夫。
      同时,甘露庵也是游客香客打尖歇脚的地方,庙藏林中,耳边山泉潺潺,云雾缭绕,犹如仙境一般。
      再往山下看去,络绎不绝的香客像一条长龙,走在弯曲的山路上,忽隐忽现。
      甘露庵再往上,即是三天门,过了三天门,便是下山路,三百步后,一眼就看见一座偌大的寺庙——化城寺。
      化城寺高跨在山顶盆地之中,背倚白云山,南向芙蓉岭,东崖雄踞于东,神光岭起伏在西,虎形诸峰环绕于北,四山环绕如城,确如“高山流水别有天”,人一入此,犹如内城,故名化城寺。
      据典籍记载,金乔觉异人异相,聪颖慈祥,于天宝年间来到九华山。
      初时,金乔觉夜宿东崖峰峭壁下岩洞内,乡绅诸葛节等人上山打柴,见金乔觉闭目蜡足于石室,以白土和小米烹而充饥,深为感动,并自发捐款建寺。
      化城寺为东晋隆安五年(401年)高僧杯度祥师始建,屡毁屡修,唐建中二年(781年)重建之后,地方官表奏朝廷,将寺院定名为化城寺,为开山祖寺。
      化城寺依山势而建,前后为四进,逐次升高。
      山门与二殿相联,二殿后为天井,再后是大雄宝殿。
      金乔觉在化城寺落成后当了住持,声名日盛,信徒日众。
      但金乔觉仍一如既往,苦行笃修。
      唐贞元十年(794年),大师99岁,忽召众徒告别,趺跏圆寂。弟子建一石塔,将肉身供于石塔中,嗣后配以殿宇,称肉身殿。
      因金乔觉生前笃信地藏菩萨,传说其相貌也酷似地藏,被认为是地藏菩萨转世,故又称地藏菩萨为金地藏、地藏王。
      每年的阴历七月三十,转塔守庙,是庙会重点活动,各地香客特别多,那真是人山人海。
      为了防止踩踏和火灾事件,韦权御这几天不仅将全衙门的人派出去维护治安,还请求附近各县支援。
      这是行善积德的好事,附近各县也乐意支持。
      九华山方圆百里,大小山峰九十九座,除了化城寺、肉身宝殿之外,还有祗树庵(今祗园寺)、晏坐堂(今东崖寺)、摘星庵(今百岁

第48章 上山朝圣[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