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辰回道:“李老头是异乡逃荒到这里的,无儿无女,家父见他可怜,便许他在村头搞个作坊,靠榨灯油为生。”
在古代没有电灯的情况下,都是靠灯油照亮。
灯油分动物油脂和植物油。
在清朝以前,古代华夏是没有煤油的,煤油是西方发明的。
一般来讲,动物油可从动物身上取下,在锅里熬制即可,植物油可用树干做榨取。
古代灯油的材料一般是有许多缺点的动物油脂,这是平民百姓也可以用的,而且不贵。
张县丞点了一下头:“哦,原来这样。既然如此,那这个人也是案情的关键人物。你们去把李老头叫来问话。”
张县丞吩咐两捕快去叫李老头,半个时辰不到,两捕快将李老头带了进来。
李老头一进门,就见钱老爷躺在床上,一动不动,顿时慌慌张张起来。
张县丞察言观色,问李老头:“你认识他?”
李老头点头:“认得!他是钱老爷。”
张县丞继续问他:“案发前,你见过他吗?”
“见过!”
“什么时候?”
“今日寅时。”
寅时,按现代的时间表,是凌晨三点到五点。
这个时间点,一般早起的人,都起来做早活了,五点时候,差不多天也蒙蒙亮了。
那么钱仙翁这么早出来干什么呢?
就算礼佛,也不至于起来这么早吧?
于是,张县丞继续问他:“钱老爷找你干什么?”
“买灯油啊。”
张县丞想了一下:“他找你买灯油?这种事不是下人做的吗?难道钱老爷这么闲,连灯油都要自己买?而且还要这么早买灯油?”
然后,张县丞问了问罗辰:“你信吗?”
罗辰摇了摇头:“不信!”
张县丞问李老头:“你能不能把经过说一遍?”
李老头回忆道:“大概今日寅时,小老二正睡着,就听见有人敲门,我开门一看,居然是钱老爷,小老二真是惊喜万分,我问钱老爷这么早来干什么?钱老爷说,找我买灯油。于是,他不等我请进门,他自己推门就进来了,而且自己关上门,不时还探头朝外面看。”
听李老头这么一说,张县丞、罗辰觉得疑点重重。
一、钱老爷凌晨敲李老头的门,不是买灯油这么简单。
二、自己推门进来,不时还探头朝外面看,一定是发生了危险,所以找李老头避难。
那么可以推断,钱老爷一定是遇到什么麻烦了,或者说,被什么人跟踪了,性命存在危险。
张县丞凭着多年经验,李老头不像是在说谎。
罗辰问李老头:“钱老爷买了灯油吗?”
李老头摇了摇头:“没有!”
罗辰继续问:“你见到钱老爷时,他是穿着这件僧服,还是没穿?”
“穿了!就现在这个样子。”
罗辰和张县丞同时陷入了沉思。
钱老爷大清早遇到什么麻烦呢?
是谁造成了他慌慌张张呢?
他不在宅里待着,跑出来做什么?
他是什么时候出宅的呢?
张县丞觉得要想知道这些疑问,必须要找钱碧涵来一问究竟。
光凭钱碧涵一个人还不行,当日当班的门子也要叫来问问。
于是,张县丞叫两名捕快将钱碧涵和当日当班的门子叫来。
钱家住在另外一个村子,与罗家村子相邻。
现在钱家出了命案,这事很快惊动了全村上下,甚至于惊动了全村百姓。
他们见两名捕快将钱碧涵和当班门子带走,以为罗家买通官府,欺压钱家,于是在族长的带领下,全村一百来人举起火把,掌起灯笼,集体向村堂围攻过去。
这事很快惊动了罗家上下,他们担心罗辰会遭到钱家报复,罗善翁赶紧叫来全村人围堵钱家族人。
几百号人,一旦动起手来,场面将一发不可收拾,说不定酿成流血牺牲事件。
张县丞见两家召集人马要干架的事态,慌忙之中,及时出手拦道:“你们想干什么?”
钱家族长愤愤不平:“罗家的人杀了我们老爷,今天我们要他们偿命。”
张县丞阻止道:“案件疑点重重,本县丞还在调查,在结果还没出来之前,请你们不要冲动。”
钱族长根本不相信张县丞:“就算查出来,肯定和罗家没关系,我们不相信你们,谁不知道你们相互勾结,官官相护。”
这话简直是侮辱了张县丞,怒斥道:“钱族长,请你不要信口开河,胡说八道,否则,本县丞要告你一个诬陷罪。”
钱族长根本不怕:“你去告吧,我们才不怕呢。”说着,把手一挥:“钱家老少爷们,我们不能让老爷就在这里躺着,任人羞辱,大家快去把老爷抢回去。”
案件还未破,他们就要抢尸?这怎么行。
万一破坏现场,造成案件错乱,那这案子就永远无法破解了。
死者得不到沉冤,说不定还冤枉好人。
张县丞急忙上前拦道:“你们胆敢阻碍办案,本县丞一定依法严惩。”
罗家人在罗善翁、罗辰的带领下,一边阻止钱家人抢尸,纷纷堵住村堂大门,一边跟在张县丞身后,保护他的安全。
钱碧涵见这样下去,也不是办法,一旦事情闹大,对他们也不利,于是上前说道:“张大人,我就想问你一句,这案子什么时候能破?”
张县丞对案件也没什么把握,随口答道:“三天,你们给我三天时间,我一定给大家一个交代。”
钱族长这时候见钱碧涵不说话,心想这样对峙下去,对钱家很不利,至少聚众闹事,阻碍县丞办案,这个罪名够钱家受的,于是说道:“好!我们就给你三天时间,要是三天没个结果,哼,别怪我们不客气。”
张县丞一口答道:“好!”
钱族长把手一挥:“我们走!”
钱家一百号人就这样退去了。
钱碧涵和当班门子留了下来。
第3章 案件扑朔迷离[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