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有竞争对手嘛?”许大茂连资料都没看,抢先发问了一句。
      这个时候得有清晰的判断,通过有没有竞争对手,判断雪糕厂有没有相关的价值,值得不值得许大茂出手。
      有竞争对手。
      说明雪糕厂还有价值。
      要是没有。
      那雪糕厂就成了臭狗屎。
      许大茂见过名头唬人的厂子,什么什么企业,有多少多少员工。可是等许大茂亲自登门实地调研的时候才发现,这个名头唬人的厂子就剩下了厂房,里面的那些机器全都不见了,他担心雪糕厂也是这种态势。
      李建军想必是没有想到许大茂会是这种态度,笑了几笑,指着许大茂道:“你呀,不见兔子不撒鹰的主。我知道你担心什么,要是坑人的厂子,我也就不跟你说了,市雪糕厂现在有人打他的主意,是原来雪糕厂的一把手,他倒是提过一次承包,问题是他提的条件厂里没法满足。”
      许大茂瞬间明白了事情的真相。
      天下间。
      真没有笨人。
      就算许大茂没有看过详细的资料,却也猜测了一个大概。
      估摸着是那位一把手中饱私囊,故意把雪糕厂给折腾的破了产,自己在转手一包,等于白得了一个工厂。
      这算盘。
      打的真他M的响。
      这种事情可不是危言耸听。
      或许是规则不健全的特殊产物吧。
      “他提了什么条件?”许大茂不动声色的追问了一句,这才是关键点,知己知彼百战百胜。
      “承包费他出,工人的薪水等欠款全部甩给局里,这不正磨嘴皮子?局里的领导是看看你的意思,你要是有这个想法,我私下里觉得,条件还可以放宽一点,只要拿下承包,就一定不会亏。”李建军不屑的说着。
      他也是领导出身,晓得一把手的那些门道,借着风潮愣是把厂子给搞垮了,现在又各方面的提条件。
      这就是目前大多数企业的现状。
      很多企业为何办不下去?
      原因很多。
      贪就是最大的因素。
      想想后世那些被抓的有钱人,罪名就是他们前期积累资金的违法行为被曝光了。
      “也就是说,我必须要跟厂里或者局里形成统一条件,还需要一笔启动资金,才能正常的运转这个厂子?是这个情况吧?”许大茂渐渐的冷静了下来,雪糕厂真有价值,他不介意将其盘下来。
      三阳乳业要发展,不能只是单一的做送奶的中间商,去赚取那个差价,要有自己的拳头产品。
      这个事情,如果操作的好,完全可以做的不错。
      猛牛的例子就是许大茂的榜样。
      当下国内什么类型的企业最受部门欢迎?
      合资且可以解决大量返乡知青就业的企业。
      两个都是政绩。
      “差不多是这个意思。”
      许大茂平静的撇了李建军一眼,“我想去实地看看。”
      李建军又是一声苦笑。
      许大茂看了一眼李建军,把手里的资料甩的直响,“耳听为虚,眼见为实,我有这个承包的想法,明天去厂里看看实际情况,这个应该可以吧。启动资金我有,人员方面也可以放心,企业怎么也得需要员工!”
      “你说的也在理,明天我带你去看看。”
      两人挥手告别,表情都有点低沉。
      权当是为了那些企业员工吧。
      企业不景气,受影响最大的肯定是职工。
      风潮刚刚结束,技术、管理等各方面匮乏,再加上有些人思想还处在风潮期间,不敢放开手脚大干,故形成了一个奇特的企业倒闭潮流。
      企业倒闭了,搞管理的领导往往可以调走去另外一个单位,管理员的身份不影响他们拿局里发的工资。
      换言之。
      就算企业倒闭了,这些造成企业倒闭的领导们依旧可以过得有滋有味,继续他们大鱼大肉的生活。
      苦的只能是那些企业的员工,有些员工一家数口都在同一家企业,企业一旦倒霉,便面临着没有钱吃饭的可悲局面。
      第二天.
      许大茂起了一个大早,与李建军两人来到了雪糕厂。
      映入眼眶的。
      是破旧的厂房外表加独具特色的风潮标语。
      门口还有三三两两的人,这些人或蹲着或坐着,还有些人瞪着无神的眼睛看着来来往往的人。
      根据李建军的介绍,说这些都是雪糕厂的员工。
      托李建军的福,许大茂进入了雪糕厂。
      厂区很大,但是李建军没往里去,而是带着许大茂过了厂区,且沿着一条街往前走,在一排临马路的平房前停下了。
      “就是这里了。”李建军驻足,指着那一排临马路的平房道。
      许大茂才发现自己闹了误会,他们刚才走过的地方看似挺大,其实不是雪糕厂的厂区,只有这片靠近马路的平房才是。
      带着审视的目光,望着这一排平房和一座两层楼。
      李建军在一边介绍,“二层楼是雪糕厂的办公室,这排平房就是市雪糕厂厂房,风潮期间,我们吃过的批判牌雪糕就是从这里生产出来的。”
      批判牌雪糕。
      风潮期间独有的物种。
      因包装纸外面印刻有各种批判字样闻名京城,不少企业还喊出了买批判雪糕就等于支持XX的口号,许大茂当轧钢厂副厂长的时候也做过这样的事情,味道不怎么好吃。
      虽然是平房,不过依着许大茂后世的眼光,这一段靠着马路,边界处是厂的围墙。
      妥妥的黄金地段。
      这地段说实话,别的不说,单单这块地皮以后就是天价。
      只不过现在没法将其变成钱。
      不是厂领导的能力和格局有问题,而是现如今的社会环境就是如此。
      这么大一个厂子,这么大一块地皮,看着都流口水!
      临街的平房,只要在门墙上面开个口子,便可以变成门脸房,在没有互联网的时代,门脸房就相当于聚宝盆。
      许大茂动心了,但是理智告诉他,这买卖有风险,有时候为巨大的利益冒险是值得的。
      “我随意看看。”许大茂倒是一点都不着急,这符合他的性格,先了解情况,然后在决定具体的态度。
      李建军点点头,他把许大茂带来无非一个意思,亲历亲为的促成这件事。
      事关李建军的仕途。
      雪糕厂的转制,算是李建军的一个考题,闹好了,李建军升职加薪,闹不好,李建军还的在原地待几天。
      “我上去问问承包的情况,下来我们再商量,那许老板随意转转。”
      随口嗯了一声的许大茂,刚要走,便被李建军不放心的叮嘱了一句,“等一下,许老板转的过程中,可不要说自己是来承包或者收购的。”
   &nbs

第193章实地考察[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