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166章 他觉得林东家也在发梦[2/2页]

穿到荒年,奶奶要翻天 七月糯米饭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撑过这阵子。
      当然不能坐吃山空,粮食都是可再生的,他们完全可以一边收获,一边翻种,再过两个月,将成倍成倍地收获新一批的作物。
      几名见多识广的官老爷你看我一眼,我觑你一下,脸上的表情都很梦幻。
      “亩产五十石,可是,可是,从前粮食最多只能产三石啊——”
      这还是吴越国,气候温宜,水道成网,要放到土地贫瘠,灌溉不便的国度,能打上两石粮食都能将人乐哭。
      所以亩产五十石是神话故事吧,刘仓曹自己一脸梦幻,同时觉得林桑也在发梦。
      其他几位曹参心里也这样偷偷想着,只有杨司马,没少见识过钱家村的神奇之处,他相信林氏不是妄言之辈。
      而且她胡言乱语图什么呀,家里如果没有种出巨量亩产的作物,又放出了这个话,口嗨完回头要怎么交代?
      杨司马顿时不磨地砖了,他迫不及待要跟对方将此事砸瓷实。
      “林东家,你是说,愿意将这些粮食都献给朝廷?”
      自从林桑入驻庆丰楼,许多讲究之人对她的称呼慢慢已经改了。不再喊她钱大嫂或者东子娘,因为她不再是依附某个身份的存在,而是自己就在发光发热。
      她懂杨司马的顾虑,就算亩产是真,她家里真有这么多粮食,朝廷也没有强行征收的立场。要说富裕,吴越有的是历经几代的豪富之家,像庆丰楼的齐家勉强也算一个。
      但朝廷这个时候强行吃大户,姿态未免不美。体恤百姓疾苦的积善之家自古也有,但总要人家乐意不是。
      一群大老爷们急得这样,林桑只得再三确认作保,总算镇住了一群官爷躁动的心。是啊,对方军令状都立了,还要怎么样。
      “呼——”陈银曹抹掉额头上成坨的冷汗。
      他刚松了口气,继而又想到,但就算这样事情依然没有得到解决。
      不论朝廷还是百姓都惧怕灾年里的流民,是因为养民一时容易,总不能养上一世。就算有足够的粮食朝廷也不会一直恩养灾民,否则谁还愿意花大力气种地,都化作流民求朝廷圈养好了。
      但若没有百姓种地,朝廷去哪里变出这些粮食?
      这是个怪圈,也是个悖论。
      所以历史上每逢出现大规模的灾荒流民,朝廷有时候也不得不狠下心镇压,必要时候还会对着自己的子民挥起屠刀。
      林桑也明白大家在忧心什么,她在提出捐粮前,就将后续事宜做了一番计较。
      如果是后世,国家一定会提出以工代赈的方法。这是最合理最持久,也能利益最大化的解决之道。只是在生产力低下,就业岗位有限的时代,这样面面俱到的方法却受到了最大的掣肘。
      林桑既然主动提出为官府分忧,自然要好事做到底。
      “我们东山集团最近成立了一支货运车队,正在大规模招人培训。东山工程队也缺人手,还有庆丰楼,我们最近打算招工扩建分店。”
      以酒楼如今的劲爆势头,每天客流不断,经过今天的事情一闹,反而因祸得福,预定席面的食客都排到了一月之后。

第166章 他觉得林东家也在发梦[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