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我们叫它红酒。”
酒看着不错,酒名如此粗暴,孙家明不齿。他孙家可是吴越贵族,不像齐家几代都是没文化的草包。
“你们酒楼不是推出了三道贡酒吗,这里只有两道。”
葡萄酒他也没找到打假的切入点,但他不信齐家突然有了这样大神通,这算是贵族孙最后的灵魂拷问。
小侍女丝毫没有不耐烦,态度依然从容又热忱。
“最后一道是啤酒,刚才的葡萄酒来自西域国家,啤酒的国度则是再往西万里,是当地的皇室贡酒。”
三道酒,三种不同的酒杯。杜康用的是玉碗,葡萄酒用玻璃高脚杯,啤酒则是大塘村出品的竹杯。
邪门的是,不论哪种酒杯,上面都刻着“庆丰楼”三字,菜好,酒好,就连本来不被重视的杯盘碗盏都有一种高级定制的感觉呼啸而出。
玻璃杯自然都出自周家的窑上,周家父子最近更忙了,大塘村的暖棚生产刚告一段落,他们陆续接到了不少玻璃器皿的订单。
周家都不知道,他们家的玻璃窑竟顺风搭上了庆丰楼这架马车,蹭了一波热度。本来不被待见的玻璃制品成了体现身份的爆款。
有了反复升温再降温的工艺,现在周家出品的玻璃已经成了耐磕耐用的精品。其实日常玻璃制品用不着钢化工艺,玻璃出窑退火后只需用沸水煮一遍再浸泡凉水,就能大大增强耐用度。
这要得益于林桑福利院一位阿姨的生活智慧,院里所有的玻璃杯她都要过水煮一遍,这样不仅耐熊孩子磕碰,也能承受沸水。
周家父子终于打开玻璃制品的新局面,再加上运送平稳的长续航沼气车,现在别说当地的客源,再远的州县周家也敢定送。
孙家明不知道玻璃杯如何能刻上字,更不明白庆丰楼如何突然实现这样大手笔。玻璃杯不便宜,杯中的酒也碾压了剑南春,更别提那些色香味俱全的特色菜肴,每一道都是他从未见过的新奇。
难道自己这边的咄咄逼人将齐家逼到了绝境,父子两个触底反弹了?双方的实力突然悬殊到这个地步,他踉踉跄跄站起来,看不到接下来归云阁还有什么竞争余地。
酒楼第一天试营业,客流从下午到入夜,整整三个时辰不断,他亲眼看着大堂和楼上雅间不断地翻桌上菜,这才是客如云来,他估摸一晚上的营业额能抵归云楼十天。
一想到自己还为这样的营业额做了贡献,孙家明更是不爽。
他酒意还没散就提前离席,这一离席才发现了归云楼背后的玄机。
原来是上次那个大塘村钱家捣的鬼,那个当街敢玩他的小子钱南滑不溜手的,上次跑得比兔子还快,后来还像兔子一样难逮。
这次被他无意撞见齐钱两家的关系,他观察了一阵,刻意避开狡猾的钱南,尾随林桑走了一路。
这也是钱家人吧,不知道跟钱南什么关系。但不管怎么样,这层关系孙家明都志在必得。
可能是挖墙脚挖顺手了,孙家明理所当然觉得齐家的墙好挖。只是看钱家这驾车的女子通身气派,怕不是金钱能撬得动的。
孙家明借着酒兴打开了新思路,他拦下林桑霸气侧漏。
“我不管你是谁,以后都不要跟齐家合作了。嫁给我,成为孙家人,不管你有什么能耐,孙家都能带你飞更高——”
第140章 如果这样还不是杜康[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