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舆论自然是腹黑的钱进来导向的。
他只开了一个头,自然有人喜闻乐见地给他编圆了,且迅速传播开。
更别说福星钱大嫂适时兑现承诺,如数向村里赊出了鸡鸭苗。每家除了两对鸡鸭,还额外领到一些半大的蚕,和连根的绿叶菜。
菜是鹅仔菜和莴苣,以前村里也养过,大家都认识。但这大冬天就不适合种外面地里了,得在院里搭暖棚。
林桑没想到还能在古代玩一把反季节种植,她派了小东耐心地教大家如何搭棚,小南教大家用水缸烧炭。
暖房这样的概念,当然是超出这个时代的。人都还冻着呢,谁会舍得给动植物取暖?
以前年成好多打几石粮,大家还能换些炭火过冬。可荒年里谁家都吃不饱,总是紧着口粮要紧。市场没了行情,好几处炭窑都停了。
要不是秀才娘子有学识,谁也不会想到烧炭这么容易。
林桑跟公爹商量,征用了他的院子办事。乡民结伴来里长家,不管取经还是领物资,都一个劲地千恩万谢:“这下好了东子娘,有了暖房,菜和鸡鸭都能活。菜叶能养蚕,人也能吃,全村都有救了。”
这不是全村的福星是什么?眼看村里的山都要挖秃噜了,荒年里菜叶也是救命的恩物啊。
有些人家夏天存的菜干多,米也节省,口粮上还能对付一阵子,但家里真的缺衣服被褥。不管炭火还是蚕茧,都能帮他们熬过这个严冬。从前每年冬天,生生冻死的人还少吗?
“有了炭,晚上睡觉就不怕冻了。家里先用炭火撑几天,等蚕结了茧子,就能加厚衣裳被褥。”有人喜滋滋地打算。
炭火虽然好,可是也危险。
林桑一个个仔细交代:“用炭的时候绝不能把门窗都关死,一定要开上一点通风,炭气是有毒的,只要味道散出去就没事。”
她没法详细解释中毒原理,好在炭火燃烧的味道很重,很少有人能忍受在密闭空间里烧半天。
小南那边教人烧炭,得了母亲吩咐,也是一个个反复叮嘱:“暖棚里也是一样,都要留好通风口,不然鸡鸭和蚕也会中毒。”
许多年纪大的村民恍然大悟,他们显然是见过类似事故的。
还有人被勾起了伤心事:“怪不得我那老姐姐,那一年烧了一盆炭说要洗澡,洗着洗着人就去了。”
这就是了,活生生的反面教材,足够引起大家的安全意识。千万别人没冻怎么着,反而一氧化碳中毒了。
那大娘抹干了泪,夸奖道:“还是秀才媳妇懂得多,早些年要是懂这些,我那姐姐就不会走。”
林桑听得恻然。
类似的事故哪怕在现代,也每年都在发生。她的公寓楼和农场都装了地暖,在这里装地暖不现实,要是能像北方那样修炕就好了。
其实南方潮湿,冬天的湿冷不比北方好受。
但这都是后一步的事,眼下她忙着将蚕分好数量送到每家主妇手里,教她们养蚕方法和注意事项。
“每家三十只,不好意思,数量有限,但这批蚕很快就能吐丝结茧,暖房里温度控制得
第45章 她被推上神坛[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