担心,太陵城内若流血火并,事态便一发不可收拾,即便朕安处焦山,恐朝廷也有万劫不复之虞呀!”
这时素清的表情有些凝重,他思索片刻说道:“皇上,以家父的心性,此次必是非将事态闹大不可!依南川会之力,一时之间想要平息太陵城内之争,也绝非智者所为!恕臣直言,太陵百姓人人皆对寿王心存不满,现下借着南川会之势,也必聚而攻之。如此乱象,朝臣若再受人蛊惑,怕也不会安之若素。因之,这几日太陵城必处重压之下。然臣以为天下万物否极则泰来,家父虽对寿王有所指摘,却不至真心对抗朝廷,因此,寿王戕害木将军一事,只要皇上公允断之,太陵百姓也还是心向朝廷的!再说百官,臣想,百官若有不满,必是因木将军以西征功臣之名,而遭奸人暗算,百官心中不平罢了,待皇上返京后多加抚恤慰劳便可化解。而真正令人忧心之处还在城外!”
“啊?此话怎讲!”皇帝吃惊地问。
“皇上可还记得,总兵廖晋尚在城外,若是他得到消息以清君侧之名带兵围城,情势就复杂了!”
皇帝仿佛突然被点醒了一般愣在了当场,好一会儿才开口问道:“不会那么快吧?”
素清知道皇帝的问话里有自我安慰的成分,但这时虚言已经无助于事情的解决了,因此,素清直言道:“自马枝起被囚之后,廖晋分得安州一隅,若其兴兵趋城,轻骑登时便可直抵太陵城下,这是当下皇上最该防范之事!”
“爱卿言之有理,时才你说已定下万全之策,是何法?”
“皇上,臣已命人招新任安州总兵杜恺领兵来焦山护驾,同时,杜恺之妻此时正身处太陵城中左右斡旋,我猜想她必会力促关闭城门,以防消息泄露!”
“如此甚好,如此甚好!”皇帝一下子抓住了救命稻草,不过他还是有所担心地问道:“爱卿,这位杜夫人果真能稳住太陵城的局势?”
“皇上切莫小看了这位杜夫人,大兴城破之后,她能忍辱负重两度身陷敌营,却能全身而退,若无百般机智,绝无南归的可能!”
“朕原来只在大兴城中,听说过房老先生有一女美貌聪慧,不想竟能如此大智大勇!这城门一关,消息阻碍不怕他廖晋有不臣之心!”皇帝自信地说道。
“皇上,臣时才之言也并非虚言,皇上还记得汉武帝的马邑之谋吗?千百年来史家皆言马邑之谋败在筹划不周,但臣看不然,武帝举兵马邑,以三十万之众图一击而却匈奴,然臣以为凡举大事诡密为先,三十万大军伏于马邑城内,怎能滴水不漏?大军入城之时,城中百姓必因战事将临而忧惧,因而风声传之四野,此与大张旗鼓何异?匈奴自然闻讯而却兵。是故,马邑之谋谋定即是败局,无可反转!如今太陵之事亦然,城门落锁不过延缓消息传播而已!圣上还需千万小心,行事之时万勿轻信他人之言!”
“爱卿言之有理,那你我君臣就在此等待杜将军勤王之兵吧!”皇帝叹了口气说道。
第六卷 太陵变乱 第二十二章 焦山上的谋划[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