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个远离城镇的小山村里,生活着一群最朴实无华的人。
他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
为了柴米油盐而辛苦劳作,至于酱醋茶,目前还不是他们的主要目标。
新的一季水稻已经全部种下,这天公却是不作美,接连十几天没有下雨了。
这水稻种下后,田地里得时刻保持水位才行。
村里的男人们如赵保国,吃过中午饭小憩了一会就又去出工,到田地里挖沟渠去了。
刘春花则拿出了那块姚甜甜买的灯芯绒的布。
“春花婶子,上午那件衣服就做好了?”姚甜甜疑惑刘春花为什么要换布料。
“还没有,那个做了一半了。”刘春花解释。
“不是要教你做衣服吗?就得从头到尾的教你啊。这做衣服啊,首先是要量一下穿衣服的人的身体尺寸。这衣服做多大,多长,多宽都是有个数的。”
“那春花婶子,你上午给我做的那件衣服,你可没有量我的身体尺寸。”
姚甜甜继续问。
“就你那小身板,也就比我家安民高那么一点点,你怕是还没有他壮实。”
刘春花笑着说:“我就按照安民的尺寸,衣服裤子再加长一些就可以了。”
“哦!还能这样啊。春花婶子真厉害!”
婶侄二人交流过后,刘春花便开始认真的教姚甜甜做衣服。
她先是跟姚甜甜讲了一下如何量穿衣人的身体尺寸。
家里没有软尺,如果有软尺的话,上面有刻度,直接拉着软尺量一下穿衣人的身高、颈围、肩宽、手长、胸围、腰围、上身长、臀围、腿长等数据。
量手长的时候,还要让穿衣人将双手水平笔直升开,量一下左手腕经过肩部到右手腕的距离最好。
但是农村人没这么多讲究,就量一下手长、胸围、上身长、腰围下身长就好了。
而在没有软尺的情况下,就用自己的手丈量尺寸。
就手掌打开,大拇指到食指的距离为一个单位,量一下穿衣人的数据。
再照着衣样子在布料上用粉笔画出穿衣人的尺寸的小布块,然后在一块一块的裁剪下来。
最后才用针线将该缝合的地方缝合。
刘春花先是跟姚甜甜讲了一遍制作衣服整个过程,然后又亲手一步一步的手把手教她怎么做。
一个下午的时间,婶侄二人就将一匹灯芯绒做成了衣服。
还剩下不少的碎布料,挑了几块大小合适的又在衣服上和裤子上缝制了几个口袋。
就这样还剩下不少碎布料,刘春花说这些都不能浪费,回头还能用来纳鞋底。
“这件衣服就算是做成了吗?”姚甜甜拿着衣服在身上比划着,兴奋的问。
“要是做秋夏的衣服,这就算是完工了。但是你做棉袄的话,还得用柔软一点的布再做一件里层衣,然后两件衣服缝在一起,在中间塞棉花,这样冬天穿着才暖和。”
说着又叹了口气。
“今年冬天得给你做两件棉袄,回头你新家还得做两床新棉被才行,要不然冬天就不好过了。”
“家里攒了两年的棉花票也不知道够不够,要是不够……”
听着刘春花担忧的絮叨,姚甜甜想起了山谷里的蚕丝。
第16章 助人为乐的谢礼[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