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雄英笑道:「皇后理解错了,朕脱衣让你给朕身上涂黄土,背上也要均匀些。」
说完,想了想,直接光着膀子在地上滚了两下。
在宫里几年,皮肤白嫩,这滚在地上,被麦茬子划了几道血口子。
徐妙锦见此,便要拿手绢去帮他擦血道:「陛下,你这后背破了好几道口子,不疼么。」
「朕要的便是如此效果,朕之前命各府城在夏粮秋粮时节,朝廷拨银收粮囤积在赈灾仓。
「有专门官员看守,为突如其来的旱灾,地崩,水灾时用来作为赈灾粮发给百姓。
「这样便可以大大缩小从江南拨粮往偏远的受灾地的时间,让官府的赈灾仓自拨粮食。
「可是,在赈灾仓上,每年投入的银子十分多,但是为何遇到灾情,百姓还是无粮,朕要自己查查。」
徐妙锦惊讶道:「陛下,让锦衣卫去便是,你去作甚。」
朱雄英道:「朕已经安排了他们几个扮作麦客,在附近保护,皇后待会儿便回去。」
见朱雄英将自己抹成一个泥巴裹的脏兮兮的人,又从包袱里取出补丁的书生袍子。
将换下的衣服包袱扔给纪刚,随后说道:「送娘娘回去,剩下的几个麦客留在周围。」
「是。」
纪刚领命躬身。
随后走到徐妙锦身边:「您随属下回去吧。」
「本宫……要亲眼看到陛下落脚在何处,在回去也不迟。」
…………
关中大地,渭水之边。
朱雄英揉了揉自己的头发,脸上抹着灰尘,走到乡绅粮商与官府吏员所在的收粮处,道:「官爷,您这里可有什么活儿没有。」
「去去去,哪里来的穷酸书生。」几个坐在凉棚下的商户道:「滚一边儿去听到没有,我们不缺人手。」
平日里,官府收粮都是自己找的账房先生,收购粮食,用完后给点儿好处就成。
只有秋收夏收时,这种田头收百姓粮食的,人手不够,便会寻外乡的管账先生。
那几个人看朱雄英面生,便不理睬他。
朱雄英也不放弃,耐心等着。
半个时辰后,纪刚点点头。
远处官道上,有个球儿汗流浃背的跑到凉棚下道:「刘粮长,李仓司。」
明朝有粮长制,总粮仓的官员都是户部在管。
自朱雄英为了保证各府遇到天灾时能最快得到救助。
便在每个府县设了一个赈灾仓,里面都是朝廷拨银,储存粮食用。
每个府城设管理赈灾仓的仓督,仓督下又分仓司,仓监,负责粮食收购晾晒登记之类。
「什么?两个账房先生都被粮袋儿砸到了?」
「回仓司,是赵先生被高摞的粮袋儿给砸了下,右手肿了。裴先生是被道上的牛给顶了,也是右手伤了,河那边儿现在缺人。」
「入你娘的,老爷我大热天儿,上哪里给你寻账房去!」那刘粮长()骂骂咧咧的道。
朱雄英心道,这几个侍卫干活儿还挺快,咳嗽两声佯装离开。
「喂,那个书生,会写账吗?」
朱雄英道:「会!老爷,你看我如何?」
「就你了,每月五百文,这几日夜里也要在。」刘粮长急病乱投医,毕竟那两个账房是他的。
这耽搁几个时辰,可就损失不少银子啊。
「慢!」
李仓司看着朱雄英道:「你是哪里人士?听口音不是关中人。」
「回仓司,小民是江南人,来北地寻亲,不曾想娃娃亲人家不认,想着寻个活儿做。」
朱雄英道。
「没成亲啊?看你如此贫穷,想必也没娘们儿看上你。」
李仓司说了几句,觉得朱雄英老实巴交,还是个弱书生,便放松警惕,告诉刘粮长道:
「把你凉棚挪到那田里地头去,摆在官道边儿是方便,但危险,你不要耽搁收粮,否则朝廷那边儿不好交代。」
「是,我这就去安排。」刘粮长笑着说道。
随后收敛笑意,对那个球形管事指了指朱雄英道:「带他去河那边儿,每日两个馒头,一碗面,干的不好,立刻让他走人。」
362.朱雄英:你看我如何[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