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震韬的感慨,让一旁的许镇国心有戚戚焉。
这些年来,三大文道院虽说和睦相处,但是私下里也都在暗暗的较量。
比文道修为、比教授数量、比天才学生、比文道成就,但凡和文道沾边的东西,都在暗中标好了价格,然后拿出来比一比。
这种比,也是一种争。
当你有了参照物,你的所思所虑、所想所为,格局就已经注定了。
而道祖他老人家,却是将整个天下放在心中。
甚至!
天下也不能和他相争!
这种境界,颇有点后世比懒的段子,各种懒神手段辈出,但是有一位大神终结了比赛,他当时说“比懒?哦不,我懒得和你们比。”
两者虽然不可同日而语,但在逻辑上,却有共通之处。
社交网络上,这一刻涌进大批网民,仿佛突然间都受到点化一般。
“头皮发麻,这就是圣人之言的力量么?”
“一语惊醒梦中人,从此告别996。”
“什么福报,什么内卷,我可去他妈的吧!”
“道祖都说了,夫唯不争,天下莫能与之争。我就是那个之。”
“别堕落了。”
“对,你这是为堕落找借口。”
“道祖的不争,和你的懒癌是两回事好吗?”
……
宁远的问话,有些冒犯。
但他不问,心中的块垒无法纾解,所以必须得问。
老子欣然一笑,面容和善,看上去慈祥的很。他饶有意思的看着宁远,然后道:“年轻人,你倒是了解过老夫,能够说出这话,说明你既认同,又有疑虑。”
“对吗?”
宁远当即点点头,回道:
“道祖目光如炬,晚辈心中所想,的确如此。”
只见老子爽朗的笑了两声。
然后才道:
“老夫年轻时,也如你这般。”
“甚至在周灵王治下,担任过守藏室史,那个工作虽然无聊,不过老夫也的确想着能够高升一步。只不过,后来遭人排挤,这才出游鲁国。”
“说来也是巧合,老夫在鲁国时,遇见了一位叫孔丘的年轻人。”
“他当时的困惑,和你一样。”
孔丘,不就是至圣先师孔圣人么?
宁远不动声色,内心中深深震撼。
只听老子继续道:
“他也问老夫,听说你学问很好,我能否跟你学习学问,未来回国为君主效力,匡扶天下呢?”
“老夫当时边说,天下便是天下,不用你去匡扶。”
顿了顿,似乎想起了宁远刚刚那个问题。
老子这才慢慢道:
“你问老夫是否一生不争?”
“当然不是。年轻时,老夫也曾有好胜之心,非要争一争上游。只不过此刻想通了,便是争到了那个最高的位置,又能如何?”
“天地之间,哪一个位置又何尝不是如此的渺小?”
“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
只要心怀善念,天下便会为你让路。
宁远知道这句话要表达的意思。
他若有所思,紧接着又问道:
“道祖,你的意思是说,人在年轻时,应该尽力去争取。”
“等到年纪大了,再从心所欲,对么?”
老子一怔。
差点就要说“对你的头”了。
你个小娃娃,啊,怎么能这样曲解老夫的意思?
老夫是这个意思么?
老夫不过是想借由自己这一生的经历,告诉你,殊途同归,最终都要走到不争
第65章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