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十八。
第一道金令圣旨送到,命岳飞班师回朝。
著名奸臣秦桧在京师上奏,言道:
“我军兵微将少,民困国乏,岳飞若深入,岂不危也。愿陛下降诏,且令班师。”
岳飞站在高岗上,满脸不屑。
班师?退兵?
如此完胜之势,怎么能退兵?怎么好意思退兵?
奸臣误国,无出秦桧其右者也!
他大喝一声:
“拿酒来!”
“笔墨纸砚伺候!”
当着血风猎猎,五百铁骑的冲杀之势,岳飞将壶中酒一饮而尽。
然后铺开白纸,落笔成书!
“契勘金虏重兵尽聚东京,屡经败衄,锐气沮丧,内外震骇。”
“闻之谍者,虏欲弃其辎重,疾走渡河。”
“况今豪杰向风,士卒用命,天时人事,强弱已见,功及垂成,时不再来,机难轻失。”
“臣日夜料之熟矣,惟陛下图之。”
他本身书法有一定造诣,这寥寥几句话,力透纸背。
写毕。
岳飞将这封战场书递给传旨的太监,道:
“你且回去复命!”
“就说金人势怠,我大宋河山,不日必将尽数收归!”
太监领了急书,匆匆退去。
宁远从半空中大踏步而出,一脚便落在高岗旁边。
他孑然一身,却颇有种遗世独立的气度。
见到岳飞,宁远纳首便拜:
“后世晚辈宁远,见过岳将军!”
岳飞眼神一凛。
一股淡淡的杀气喷将出来。
他重复了一句:
“后世?”
宁远顿首道:
“不错。晚辈来自八百八十年后的华夏,目经此战,心生佩服,也甚为惋惜!”
岳飞见宁远衣着怪异,但谈吐举止到颇为有度。
当下便问:
“有甚惋惜?”
宁远叹了口气,这份惋惜,恐怕不止是自己。
便是华夏十四万万人,历经了八百多年,这份惋惜依旧在历史的长河里回荡!
这十二道班师金令,也成了华夏心中的一道疤痕。
他看了一眼满目疮痍的山河,道:
“大好河山,遭人屠戮!”
“我华夏儿女,奋起而击。眼见山河无恙,胜利唾手可得,可是……君昏臣奸,这场胜利只怕是要眼睁睁飞走了!”
岳飞心神一动。
他突然想起,宁远说自己来自八百八十年后的华夏。
这么说来……
历史究竟如何,这年轻人岂不是早已知晓?
岳飞有些期期艾艾的问道:
“年轻人,你叫宁远?”
宁远:“正是。”
岳飞:“好名字。宁静以致远!你刚刚说,你来自八百八十年后?”
宁远大概知道岳飞想要问什么。
他一声叹息。
然后怅然道:
“是的!”
岳飞不死心,仍旧问道:
“你既然来自八百八十年后,那么想必知道历史如何走向?”
宁远咬咬牙,哀伤的道:
“岳将军,如果历史没有发生变化,三日之内,将会有十一道金令圣旨,命你班师回朝。加上刚刚那道,合计十二道!”
岳飞脚步踉跄,
第55章 十二道金牌!十万百姓哭声震野[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