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朱由校被大臣们绝望的眼神给气笑了,“诸位爱卿恐怕是对土豆有什么误解吧?”
      “三宝公公下西洋的时候带回来的西洋典籍中有介绍土豆的,只是四夷馆的大人们翻译的不叫土豆,而是被称为荷兰豆。
      书上面记载得很清楚,土豆平常是没有毒的,只有当它发芽以后才具有毒性,而这也很容易解决,只需削去发芽的绿色部位,充分烹饪就可以食用,平常储存的时候……”
      刘若愚接收到朱由校的示意,为大臣们解开了心中的疑团。
      了解的土豆的习性,又没有感觉到身体的y异常,大臣们吊着的心又放进了胸腔里,脸色红润了许多。
      不过,君子远庖厨。
      大臣们都没有进过厨房,吃到嘴里的都是交给煎煮蒸炸过的食物成品,谁知道土豆在端上餐桌之前有没有发芽,发芽以后厨子们有没有清理干净?
      他们可不敢把自己宝贵的生命交给一个厨子。
      大臣们在心里暗自决定,以后再也不吃土豆了。
      不过,他们的这个想法没有表露出来,毕竟谁都看得出来,朱由校对土豆的兴致有多高。
      “传朕的旨意,土豆耐寒又高产,朕要在大明的土地上推广栽种玉米土豆和番薯,一年内解决百姓的温饱问题。”
      明年冬天来临的时候,当外面大雪纷飞,百姓家的地窖里囤满土豆玉米番薯等粮食,不愁吃喝。
      他们窝在家里,一家人暖暖和和、开开心心地吃着香喷喷的烤红薯、土豆饼,畅想来年。
      只要想象一下那样的情景,朱由校就兴奋不已。
      “为帝不使民温饱,不如下地种番薯。
      钦天监看好日子,以后每个月找个天气晴朗的日子,朕要带爱卿们去朕的皇庄体验一把种地的田园之乐。”
      文武百官心中叫苦,却强撑起笑脸,“陛下爱民如子,乃百姓之福,大明之福!”
      大臣们心存侥幸,陛下从小身处深宫,锦衣玉食,除了做些喜欢的木工活,哪里会做什么农活。
      种地?
      怕不是种一次就得找借口逃了。
      历朝历代不是没有跟朱由校一样想法的皇帝,可都不过是摆摆样子给百姓看的,为的还不是想让御史们在史记上添一笔,在后世挣个好名声。
      谁会真的费力劳身去玩泥巴?
      陛下还是年纪小,难免有些少年人的玩心,玩一次就会知道种地有多苦。
      到时候只怕一辈子都不会再想去什么皇庄了。
      想着想着,大臣们的心一宽,夸赞朱由校的话就走心多了。
      “陛下英明仁厚,勤政爱民,得上天庇佑,堪称一代……”
      大臣们的马屁还没拍到马腿上,一个看守宫门的禁卫军跑了进来,跪在殿前,“陛下!陛下大喜!韩大人成功捉拿福王,正在回京的路上。”
      朱由校拍案而起,“好!韩大人果然不负所望。”
      大臣们闻言都弯腰作揖,祝贺的贺词还没出口,殿外又奔进来一个禁卫军,“报!东厂都督骆思恭骆大人有信传回

第76章 两个消息[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