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芽和翠娥在交叉路分别各回各家,青芽甩着手里的钥匙,想起翠娥和王远山彼此对视那一眼,嘴里小声哼着:“少男少女的纯情啊~”
锤了锤自己酸困的腰,青芽慢悠悠地往回走,左右现在天黑得晚,不用担心看不清路。
腐竹今天已经吃的够多的了,哪怕再好吃也不能一日三餐全吃这个,因此青芽回到家切了一块豆腐放到热水里一焯,随后捞出备用。
这豆腐配着鲫鱼炖煮成汤,补钙量是猪骨汤的十多倍,青芽比了比自己的身高,觉得自己年龄尚小,还可以再长几寸。
人生三大错觉之一——“我年龄好小,还可以长高。”
捞出一条鲫鱼杀好洗干净,洗去内部黑膜,随后在鱼身上切上斜刀,另准备料酒和生姜葱抹上去去腥气。
此时青芽的手早已沾上了鱼的腥味,青芽从炉灶底抹了把草木灰,搓了搓后用水洗干净,把手伸到鼻子底下,味道果然淡了很多。
此时天已经渐渐暗下来了,灶房里总归光线不好,青芽转身想点亮油灯,一看光秃秃一个灯架子,这才想起来里面的油和棉捻都烧光了。
青芽从来不委屈自己,天一黑便点灯,她可不想坏了自己的眼,这朝代上哪儿让她整近视镜去?
青芽往油灯里倒了一勺油,而后搓了一条棉条放在油灯里用油浸润后将火点上,虽然不及灯泡亮堂但也不妨碍做饭。
青芽加热锅,将生姜放入锅中,然后将生姜放入锅中,然后加入鱼炒。如果鲫鱼想要煮白,那也有一招。鲫鱼的一面是油炸的,另一边是油炸的。出来的汤不会令人窒息。
将鱼炸至两边略微变成褐色后,鱼的气味已经出来了。加入料酒后,稍微煎一下,然后倒入热开水中,不经过鱼体。滚开后青芽端着锅把里面的鲫鱼和汤一起转移到砂锅,将砂锅铺开后,加入已经在水中煮沸并在高温下煮熟的豆腐块。
青芽给炉子加了几块木柴,保持着火,计算煮一刻钟的时间并关火。这时,鲫鱼汤被轻轻炖,只用筷子。骨架仍然存在,肉是厚厚的白色鱼汤。
调味料只需加一些盐,撒上香菜叶,调味料越简单,鱼的味道就越多。
随后青芽贴了几个面饼子,把面饼泡在鱼汤里,贼好吃!
吃饱后青芽坐在院子里歇了会儿,然后把碗筷起来放到橱柜里,青芽算着天数,擎苍也该回来了,也不知他在外面是胖了还是瘦了,可否照顾好自己。
远在几百里之外的擎苍莫名觉得鼻子痒,侧头避开人捂着鼻子打了个喷嚏,这还是他跟自己媳妇学的,说是这样不会传染给别人。
“擎老板,您看这价格……”对面人的声音拉回了擎苍的思绪。
擎苍微微皱眉:“马掌柜若是这般没诚意,那便没什么好说的了。”
擎苍这边还在谈生意,青芽这边却还在发散思维胡思乱想着,这旱灾瞧着是要挺过去了,就是涝灾不知会不会来,这悬在她头顶的第二把剑也不知何时会落下。
青芽自从来这里后便把擎苍原来的破衣服旧棉袄都扔了,因是夏天,所以青芽只给他做过夏装,眼下若是涝灾要来,必定是要准备厚实的衣裳和棉被的。
她家地势高,围墙也垒得高,当初考虑到旱涝灾,在建房子的时候青芽运用了现代的知识技术,把整个房子的排水系统做的非常完美,因此不用担心家里会被淹,只是到时候降暴雨,天气势必会很冷,家里棉花也不多,还得去镇上买些回来。
对了,这事也得跟蔡大娘说一说,一起去买棉花扯布说不定老板会给得便宜些。
收回思绪,青芽摸了摸腿边趴着的雪崽身上柔软的皮毛,羡慕道:“你肯定是不会冷的。”
雪崽吐着舌头不停地哈气,可它现在毛多热啊。
青芽打了热水舒服地泡了脚,等水彻底凉了泼在院里,水蒸气的蒸发把丝丝暑气也带走了。
第二天青芽起来收拾妥当自己,去灶房把锅重新洗刷了一遍这才开始做早饭。
温水加盐溶解后,分次倒入面粉中,四十度左右的温盐水和面,这样和出的面柔软、劲道。
边加水边用筷子搅拌成团,揉成光滑的面团,盖上湿布室温放置一刻钟,趁这会儿的功夫青芽去磨了一碗核桃乳出来。
醒好的面团分成几份,面团的大小大致大于鸡蛋的大小。将小剂捏合成三个中等厚度的细条。面团的表面均匀地涂有一层油,擀开的饼皮抹油,这样等饼做出来后层次丰富,口感酥脆。
青芽用手拎起饼边,从一端卷到另一端,随后在封口处捏紧,竖起的面团竖起来,手掌从上到下是平的,厚度是三毫米厚,青芽尽量把饼擀的薄一些,这样等饼受热后很快就会鼓起来,方便灌入蛋液。
在锅热后,倒入油并将其放入煎饼中进行小火,当饼中间鼓起来时,青芽迅速用筷子刺破凸出的部分,形成一个小口,,将打匀的鸡蛋液灌入,翻面烙另一面,两面金黄时可盛出。
青芽切了几片肉配着泡菜夹进去再卷起来,鸡蛋灌饼看起来色泽金黄,吃起来却咸香酥脆,再加上里面还有青芽腌制的辣白菜,口感更加丰富。
大口咬下鸡蛋灌饼,青芽咀嚼了几下觉得有些噎,忙端起碗喝了一大口核桃乳往下压了压。
吃过饭后,青芽把剩下的核桃乳用水囊装起来便去了葛大娘家,和葛大娘说了买棉花这事,葛大娘一听当即要去屋里拿钱准备和青芽一起去镇上。
翠娥一听也要跟着去,李氏解释道:“她这也是马上要说亲的人了,总得自己绣制一份自己的嫁妆。”
青芽一听便明了,翠娥这是中意王远山了,开始为出嫁做准备了,于是青芽便坐在院里等着这二人回房收拾自己的东西。
其实也没什么好拿的,葛大娘和翠娥出来也不过是每人手里拿了个布袋子,这年头可没人买东西用塑料袋装的,所以一些大件儿东西都要自己拿东西装着,就连青芽袖子里也是塞了个布袋的。
原本村里的牲口都被宰杀了,村民没法去镇上,可打井的大多数人都是镇上来的,因此他们每天都会坐着驴车牛车过来,村民有时也会借车一用,不过也是收铜板的,也不贵,两文钱一个人。
青芽她们三个人,再加上车夫也就差不多满了,付了钱后车夫鞭子一甩,一声吆喝后驴车晃晃悠悠地走起来。
&nbs
第七十一章 豆腐配着鲫鱼[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