奎和他的手下用夏鱼给的那两千多两银子做启动资金,试探的去北方草原民族进了一匹动物的皮毛,运回来后,组织提前买下并经过培训的下人,开始了毛线以及毛线相关衣物的制作和售卖。
小赚了一笔后,从京城附近进一些丝稠瓷器和茶叶到草原换成那边廉价只能用来做毡子的廉价羊毛。
怕被顾家盯上,这一切都是暗地里避开京城再附近城池进行了,受限于启动资金和人手,虽然利润大,可也只是翻了两翻。
当然风险也是不小的,好在马二奎的那群手下,以及后来招兵买马的人都是狠角色,只有伤没有亡。
柳氏那边也得了银子,仿着夏家的宅子在隔壁建了一个只比小家小那么一线的宅子,在村子的最西边做了邻居。
周老大靠着给夏家帮工也攒了一些银子,加上之前夏鱼给的,直接把夏家另一侧的宅基地买了下来,没钱建屋就捡了些石头先圈着,一家人暂时借助在夏家,就等着赞够银子也起一个青砖大瓦房。
这年冬天,屋里烧了炕,再也不冷了,三家人好的像一家人一样,大雪天都窝在夏鱼家。
夏鱼特意建了个十来平的浴室,那里是重点照顾对象,外面下着雪里面还能泡澡的那种,当然这么说有些夸张,还是有点冷的,至少夏鱼就不行。
周氏不怕冷,她试过一次后就爱上了,据她说深冬腊月泡热水澡,比吃饺子都舒服。一家人都尝试了一便,这事在村里那是传的沸沸扬扬的,惹了不少羡慕嫉妒恨。
夏鱼一直以为这个时代没有炕,某次去给县里的一格乡绅做宴席,才知道是山前村那里太穷,建不起也用不起没有市场,所以才没发现。
破旧的茅草屋建了炕也不保暖,而且耗费的柴火特别多,好在夏鱼不在乎。
柴火这玩意她从刚入秋就开始收集,完全不费力,旧房子里堆的都是,完全不心疼。
这年年三十,周家夏家顾家三家加上小七叔侄两人都聚在夏家新屋的饭厅里,十几口子人满满两桌好酒好菜,格外的热闹。
第二天一早,夏鱼用竹竿挑着鞭炮,噼里啪啦响了有半刻钟,地上铺了厚厚的碎红纸,凡事来拜年的都有一大捧瓜子馋豆糖块,就连隔壁村溜达过来的也有。
家里放的鞭炮那叫一个长啊,全村独一份,早饭一过好些小孩子过来捡瞎了的炮,拿回去撅断了拿火点着呲花完。
小荷那丫头担子大的狠,夏鱼提前留了一小挂鞭炮拆了,准备兄妹几个放着玩,结果她一个人全拿去了,都快玩疯了。
这年的喜事也很多,夏立根初次下场就中了秀才,夏家大摆了三日流水席,京城那边顾清柏更是厚积薄发成了举人,柳氏在家也摆了三日流水席。
夏青青终于撕了那张卖身契,是的,她嫁出去了,嫁的还是日久生情的周老大,他们很低调正常的摆了酒席。
一连三场酒席,饭菜的质量那绝对都是拔尖的,村里人吃了嘴香肚圆,流水席时但凡是来的,不用礼金都可以来吃,哪怕不是本村人。
周老大和夏青青的喜讯传出来时汪氏带人很闹了一顿,更是挑拨是非,让村里人都觉得夏青青被骗了,嫁给一个没房没地的外来户做续弦。
成亲那日,看着一牛车十来床的棉被,一整套的银饰,十来身的新衣,还有大大小小的家具,甚至有村里独一份的大红绣花嫁衣红盖头,就再也不说闲话了。
这嫁妆,啧啧,夏老二和周氏对他这个妹子可是真好啊,亲娘都做不到,多舍得啊。
嫁的人虽然是穷了点,挡不住公婆丈夫把她当个宝啊,周家三口子裂到耳后的嘴角,明明那么进的距离牵着都能过去,非要雇了轿子抬着新娘绕村子一圈,吹吹打打,这阵仗就是续弦那也是脸上有光。
更何况人小伙子目前是没房没地,可人家前途好啊,镇上的炒货铺子可都是他一手撑着的,据说一个月半两银子的月前,老两口身体都还好,夏青青自己也能挣钱,一家人一个月一两多的收入,房子田地都不是问题吧,别看他家宅基地划的不小,要不两年就能建起来。
他们不知道的是,除了表面上的这些,夏鱼还陪送了五两银子的嫁妆给夏青青感谢她对家里的帮忙以及对小胖墩的照看,两人成亲后更是如胶似漆,蜜里调油。
县里炒货铺的分店也开业了,夏鱼只去料理了半个月就交给了夏青青夫妻俩,夏鱼很大方每人每月二两银的月钱,除此之外还有铺子的一层收入。夏鱼的愿意是一两银子加两层的收入,两人死活不愿意收,最终变成了二两银子一层收入。
村里人又开始感慨,夏青青命好,好些长的比她好家境比她好的都嫁的不如她。
当然更多的是嫌弃老宅的人有眼无珠,赶走了财神爷。
镇上的铺子掌柜的加伙计原先有五个人,周老大带走了两个,原先的账房刘先生代替了掌柜一职。刘先生是夏立根推荐来的,就是之前给他补课的刘永昌,许是科考无望他将目光转向了赚钱养家。
做了两个月的活计,夏鱼见他人还不错任劳任怨,关键是识字脑袋瓜子好使就升他做了账房,三个月下来没有一丝纰漏,人品也得到了验证。
就作为了重点培养对象,在周老大之后分走了一半的活计以及备份客户的情况下,他还维持住了铺子的以往业绩,夏鱼对他是刮目相看。
他的公子也由一月三百文,变成八百文,然后变成了一两银子,就连他的妹子也沾了光到小食摊上给周氏打下手。
赵老汉也有了正经的工作,成了铺子里的伙计专门跑腿送货,牛车是他的夏鱼给的工资可不低一个月四百来文,整日走路都是哼着小曲的。
春去秋来又是一年,夏鱼也已经十五岁了,十五岁的她在已经靠着自己的本事名下有了八家铺子,成功的把炒货铺从镇上开到了府城。
第一百四十六章 三年[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