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能看阔一个人的眼界和心胸。
      但现实是,走走不容易,看看不容易。既然不能出去走走看看,那就多看书,通过书籍了解外面的世界。
      书籍,不仅通古今,还能让人更加全面详细的认识世界。
      没有观过世界,哪来的世界观?
      所以顾敬业建议安荔浓多找些适合石河村人看的书,不管是大人还是孩子都应该开阔眼界,开阔心胸。
      石河村人的眼界还是太狭隘了。
      至于心胸?
      人在穷的时候,就会特别计较得失,因为拥有得少了。等生活富裕了,谁还愿意为了一把葱一根萝卜而吵吵闹闹斤斤计较?
      安荔浓放下笔,揉揉手,“已经让赵爷爷帮忙找了。”
      不仅有适合小学、初中的课余读物,还有适合高中学生的书。特别是高中的课本,安荔浓就要了好几套。
      安荔浓要让石河村的人提前准备起来,希望到高考的时候笨鸟先飞能一鸣惊人。
      为了高考,安荔浓还找来了小说里常出现的数理化丛书,还有很多适合高考的书籍,为高考时刻准备着。
      “嗯。这就好。”
      顾敬业一边看书一边悠闲的喝着从石河村带来的大麦茶,要是灯光能再亮一些就好了。
      京市的郊外已经通电,不过大家用的都是小瓦数的灯泡,暗黄的灯光再加上暗黄的墙壁,视线就更加的暗了。
      灰暗灰暗的,就像现在的生活一样。
      沉闷,沉闷的。
      让人看不到希望,让人觉得生活没趣。
      其实,在这样的灯光下看书会影响视力。但是,白天太忙,抽不出时间来看书。
      顾敬业白天忙什么?
      忙着登记预定呢。
      需要预定肉和菜的单位和工厂就找顾敬业登记。价格、运输等等问题都需要双方商量、讨论,最后确定。
      还有送货的时间等也需要再三和石河村确认,免得这边刚下单,石河村那边已经没有货了。没办法,石河村的肉和菜太受欢迎了,根本就不够卖。或者说这个时代的肉和菜太过稀缺。
      以前只在年底杀猪的石河村,为了卖腊肉,现在是隔几天或者十几天就要杀一批,然后做成腊肉出售。
      养一批,杀一批,循环着。当然,养猪的速度肯定跟不上杀猪的速度。猪的成长周期太长了,一只猪从猪崽到大猪,需要一年的时间,最少也要八个月。
      所以,安荔浓建议安国邦多养鸭。
      相对于猪,鸭子的成长皱起要更短一些。
      如果饲料足够,一只鸭子从小黄鸭到大鸭只需要三四个月,而且还有鸭蛋。鸭蛋能制成咸蛋,一样能卖出好价钱。
      所以,安荔浓和顾敬业都建议石河村所养鸭养鸡。
      鸭,可以放养在鱼塘和水库;鸡,可以放养在果园。
      不管猪肉、鸭肉、鸡肉,都是肉。
      前天,安荔浓还收到安国邦让人随酒一起送来的腊鸭,足足有一千多只。听说是安国邦用挖掘机从胜利农场换来的,被安荔浓在京市转手,为了石河村换会了不少的好东西。
      安荔浓知道,这是顾敬业提醒安国邦的,可以用村里的推土机、挖掘机等机械去胜利农场或者别的村换肉和菜。
      这段时间,顾敬业和安国邦没少通电话。但因为石河村没有电话,还是耽误了不少事,增加了不少的麻烦。
      一来一往,浪费了不少时间。
      但收获是喜人的。
      安荔浓和顾敬业用石河村的肉和菜换回了一批瑕疵布料,一批走线不太好的衣服,还有一批染色有问题的凉鞋,大大地丰富了石河村的物质。
      其中最让安荔浓高兴的是,还有一批暖水壶和十几辆自行车。
      石河村人富裕了,需要自行车的人家也多了。不需要票,不需要钱,只要扣工分就好,村里不少人家都想要一辆。
      安荔浓和顾敬业换来的十几辆自行车,本以为村里要不了这么多,能分出一些换给附近村的人。
      没想到,安国邦竟然还打电话过来,让安荔浓再找几辆。
      “不够分啊。大家都想要。”
      安国邦也没想到村里人的购买力这么强。安荔浓寄回去的布料、衣服、凉鞋统统被村里人瓜分了,不要票不要钱,谁不要谁是傻子,只恨不得有更多。
      以前十几年买的东西加起来应该也没有这一个月买的多。
      现在的自行车就相当于后世的宝马了,安荔浓很意外,石河村竟然有这么多人家能买得起宝马,开得起宝马?
      现实就是,她小看了石河村的购买力。
      突然的觉得自己很牛逼,怎么办?安荔浓真的觉得自己很能干。她来石河村三年不到的时间,不仅让石河村人吃饱穿暖还让大家都开上了宝马车。
      骄傲得想要原地转圈圈。
      石河村能有今天,虽然不全是她折腾出来的功劳,但也还是有一点点功劳的。
      村里人的生活水平越来越高,安荔浓当然高兴,然后又和自行车公司合作,换了十几辆自行车。
      不过,这次,安荔浓没有用肉来换,而是用几张图纸。
      现在的自行车为了实用,大部分都是二八杠的,不仅高还重,并不是很适合女人。而且,现在的自行车胎都需要打气,也容易被扎。
      安荔浓觉得后世共享单车的款式就很好看,很适合女性上班和孩子上学。不过,对于现实社会来说,这种单车应该没有太多的市场。
      很少有人舍得花钱买辆车来只给女人上班或者孩子上学用,不划算。所以,安荔浓的心思着重放在轮胎上。
      还有电动单车上。
      使用储电池,做成电动单车......
      “摩托车?”安荔浓画着电动单车的图纸,脑海里浮现的缺是摩托车。
      一不做二不休。
      安荔浓干脆把摩托车的拆解图一起给了自行车厂。不管有用没用,安荔浓把厚厚的一叠图纸送给了自行车厂,然后换了一批自行车回石河村。
      至于自行车厂用不用那些图纸,怎么用?安荔浓不问,事不关己。
      相对于自行车,安荔浓更关心她的清河酒。经过这次的宣传,石河村清河酒可以算是切切实实的家喻户晓了。
      随着清河酒的热销,供销社的柜台已经装不下安荔浓的野心了。
      安荔浓迫切的想要一个正规的销售门市部,专卖石河村特产,酒、肉、菜还有艾绒、艾贴和各种花茶等等。
      但是,如何把门市部这个野望落实?
      安荔浓暂时没有主意。

324,门市部[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