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技术顾问?”安国邦看着安荔浓,很无奈宝贝女儿想一出是一出。在这之前,宝贝女儿说要请小眼镜的父亲来教大家养猪,让他顶着村里的压力把会计助理的好工作给了小眼镜。
      利益交换,即使村里有些人不高兴也说不出什么来。
      因为安国邦是为了村里人着想。
      但现在,宝贝女儿竟然说要花钱从外面请技术顾问,还是三五个。
      安国邦觉得头痛,有钱也不能这样随便造作啊。
      “小荔枝,一定要技术顾问吗?”
      没有,好像也不影响大家养猪吧?
      安荔浓认真看着老父亲,“没有技术顾问,的确不会影响大家养猪,但会影响猪场的发展。有些经验是别人一辈子几十年的积累,凭什么在一个月内就教给你们?你怎么就能肯定人家已经倾囊相授了?可能人家只教了个皮毛呢?或者人家倾囊相授,但我们却只学了个皮毛呢?”
      安荔浓试图说服老父亲,“老爸,知识和经验在传递的过程中不是一等一的,不是说老师教了多少,学生就能学到多少学会多少,不是的。”
      再聪明的学生也不可能十成十的接收老师输出的知识。
      安国邦揉揉太阳穴,捏捏鼻梁,脑子一团乱,只有宝贝女儿的嗡嗡嗡声。
      “我捋一捋,捋一捋。”
      每次和女儿说话,安国邦都要花费时间来消化,总觉得自己的脑子跟不上女儿的思维。有时候,安国邦真的很想问问宝贝女儿怎么有这么多想法?
      宝贝女儿一会一个想法,安国邦很慌。
      有时候觉得女儿说的对,但又觉得心里没底,但他总是一次又一次的被女儿说服。安国邦咬咬牙,虽然很想拒绝女儿,但不能否认自从女儿来到石河村后,整个石河村就鲜活了起来,好像初升的太阳朝气勃勃。
      “小荔枝,技术顾问一定要有吗?”
      “爸,技术顾问是一种保障。我们花小钱买一个更长久的保障......爸,一个月两个月能学到的东西是有限的,我们应该把老师请到家里来,让他一直教一直教。有着几十年养猪场工作经验的老员工在,我们对养猪场的发展是不是更有信心?”
      安国邦点点头,他当然知道老员工经验丰富,但是......“小荔枝,让他们一直住在石河村,我们不仅要出工资,还要提供住宿。”而且,工资太低的话,人家也不愿意从城里来到石河村是不是?
      “我们村的人学会养猪不就行了吗?”如果真有什么解决不了的事情,他们再找小眼镜父亲帮忙。
      当初安荔浓说请安九爷当酒坊的技术顾问,安国邦没有意见,因为安九爷的酿酒技术肯定不可能随随便便的就教给别人,而有些技术也不是想学就能学,说学会就能学会的。
      最重要的是,安九爷是石河村人。
      “爸,小财不出大财不入,舍不得孩子套不住狼。我们只花一点点小钱就能请到几个有经验的老员工,这是我们的幸运......有这么多有经验的老员工在,我们的养猪场就开得更有底气。”
      安国邦想了想,点头答应,“好。”安国邦咬咬牙,这一答应,他接下来又要忙了,忙着给技术顾问准备房子。
      “爸,你要多往好处想。他们都是养猪场的老员工,工作都是让给了自己的儿女,意思就是说他们在省城养猪场有关系,我们想要更多更好的猪崽是不是就更容易了?”
      安国邦想了想,“有道理。”
      猪场建起来了,就要有猪崽。
      猪崽哪里来?
      当然是从各大养猪场了。
      但各大养猪场的猪崽刚出就被各大队抢着要,又怎么能轮到角落边边的石河村呢?想要猪崽一般都需要提前申请预定,但现在已经过了申请的时间。
      现在开始申请,就要明年初才能被安排分配到猪崽。而分配过来的猪崽质量怎么样,还不是他们能选择的。
      这个时候有关系就显得很重要了。
      而省城养猪场是本省最大的养猪场,里面的猪的数量是以千为单位的,出的猪崽也是最好的,没有提前预定,没有关系,还真买不到省城养猪场的猪崽。
      石河村每年需要的猪崽不多,只能从清河镇的小养猪场买,而且每年都是别人挑挑拣拣剩下的小而弱的猪崽。
      但是,没有办法,人穷志短。
      安国邦每年都要为各家各户的小猪崽操碎了心。
    &n

214,大单[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