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二百六十五章:屯留之战[2/2页]

秦时:开局成为始皇亲弟 维汉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nbsp;   伏念欣然而受。
      廉颇被临时换下来的事情,让整个天下人,都看了一次赵国的笑话。
      尤其是气得老将军当场血压飙升,晕厥了过去,缓了好几天才能下床走路,然后在这个期间,赵葱已经率领大军出发了。
      郭开很搞不懂,当初函谷关一战,人家秦军也换帅了啊,还不是将桓?换下来了吗?
      为什么他们这样做,就没有被天下人笑话。
      自己这样做,各国中人都笑话不断呢?
      尤其是目前赵国朝堂之上那些自诩为清流之辈,他们都觉得,此战,将会事关赵国的国运。
      长平之战,因为临阵换帅而遭遇惨败,倘若这一次换帅,也败了的话,虽然战损不会比得了长平之战,但关键就在于,今日的赵国,与曾经的赵国,也没法相比啊!
      郭开认为自己没有做错什么,区区一个桓?,能跟秦将白起相比?
      然而这个消息传到秦国的时候,嬴渊等人都傻眼了。
      整座章台宫内,都传播着他们的笑声。
      高坐在王位之上的嬴政趁机说道:“诸公,既然赵国愚钝,将廉颇换了下来,那么我们是否要派出几名得力干将,让桓?与杨端和老将军手中的胜算,多去增加几分?”
      嬴渊从台阶处的蒲团上豁然起身,向他作揖道:“启禀王上,臣弟以为,大可不必。桓?将军的军事天赋,远在赵葱之上。
      杨端和老将军作战素来求稳,他们二人堪称珠联璧合,区区一个赵葱,根本不用我们秦国这般重视。”
      之前是吕不韦坐在那个蒲团之上,现在朝议,有王翦的情况下,王翦来坐,没有他的情况下,就是嬴渊来坐。
      他觉得嬴政建议不妥,其实还有一个重要原因。
      桓?挂帅,派谁去会服他?
      蒙恬?蒙毅?李通?李信?
      这些人都不会服他。
      至于章邯以及杨熊这样的年轻将领,即使去了也没什么用。
      所以,还是让桓?自身好好打这一场仗的好。
      要不然的话,容易弄巧成拙。
      尉缭也觉得嬴渊所言有理,站出队列附和起来。
      秦王政十三年十一月底,秦将桓?与赵将赵葱,战于少水一带。
      这场大战,维持了整整七天七夜。
      整条少水河,都被染成了血红色。
      最终在桓?的坚持之下,杨端和攻下平周,囤兵于铜鞍。
      铜鞍城距离屯留,只有不到半日的距离而已。
      秦军拿下屯留之后,赵葱不敢继续与秦军争锋,决意撤进屯留城当中据守。
      桓?见计谋已成,索性便与杨端和前后夹击,围攻屯留。
      至此,屯留大战展开。
      城头之上,浑身浴血的赵葱紧紧皱着眉头。
      如果上天在给他一次机会的话,他一定不会选择去固守屯留,而是选择进入赵国腹地作战,利用有利地形,慢慢拖垮秦军。
      然而现在,他已经没有退路了,此刻除了固守屯留之外,他别无选择。
      因为四面八方,都被秦军团团围住了。
      前往请求援军的斥候,也不知道这时到了邯郸没有。
      赵葱心里异常担忧。
      “将军,我们已经守了半个月了,在继续守下去,还能守得住吗?援军迟迟未到...”
      颜聚站在他的身边,忧心说道。
      赵葱道:“敌军数量远在我军之上,此战除了固守之外,别无它法。
      我们守一天,他们不撤,那么我们就守一个月、一年,就不信,这数量庞大的秦军,能够陪我们耗下去。”
      颜聚低头沉默起来。
      别说在这里守一年了,哪怕一个月,他都没有信心了。
      毕竟,眼看着粮草就要见底了。
      城中不少贵族,早就为了逃避战乱,跑到乡下或者是别处去了。
      就连粮草之类的,都带了一个精光。
      一些穷人没办法跑,只能留在城里。
      这些穷苦百姓,都快吃不起饭了,总不能还要抢他们的粮食来补贴军用吧?
      冠军侯府。
      议事厅内。
      嬴渊召集蒙恬等人,正在一同探讨前方战事。
      “此战打到现在,我军胜利在望,只是要防止赵国派出援军。去问问芈启,能不能再从各地调拨一些粮草,送往前线。
      现在就是要打消耗战的时候,不仅是粮草,还有一切军备、草药等,都要第一时间送往桓?那里。
      诸位,这场战争,倘若本侯所料没错的话,估计要持续相当长的一段时间了。”
      嬴渊坐在椅子上,发出忧虑的叹息。
      “可是我们前前后后,已经向桓?、杨端和两位将军,送过数次粮草了,倘若再送,王上那里岂会如愿?”李通担忧道。
      “他不如愿我们也没有什么办法,前方的将士最重要。让芈启去想想办法吧,再往前线送一些物资。”
      其实,嬴渊担任这个大司马兼大将军,真是做到仁至义尽的地步了。
      按理来说,他是不喜欢桓?的。
      但,纵然如此,他在国内能够帮助对方的事情,还是不遗余力的去做。
      原因无二,桓?是在为国家做事,总不能让为国为家流血牺牲的人而感到寒心吧?
      更何况,他的麾下,还有十余万的秦军将士。

第二百六十五章:屯留之战[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