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314章 过冬[1/2页]

重生之似水流年 苍山月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王总也不是磨叽的人,这么兴师动众的开什么研讨会,不就是这个目的吗?
      再说,也没什么大不了,不成功,那就赔个底儿掉。
      可是,如果成功了,那byd就走在了全世界的前面,说不定就是世界第一了。
      这点魄力,王总还是有的。
      “这个活,我接了!”
      看着王总那一去不回的气势,齐磊……
      好吧,齐磊意外地摇了摇头,“王总,我可不是这个目的哈!”
      “嗯?”
      王总一怔,“不是?不是想让byd接这个攻关项目?”
      齐磊摇头,“不是。”
      呲牙一笑,“我确实掀了桌子,可我却不是想把中国的电池产业都赌上去。”
      “况且,我知道您直到现在才下决心,其实还有一个原因。”
      是的,齐磊知道王总保持沉默,也看清了形势,但依旧犹豫的另外一个原因。
      那就是,bys其实还是诺基亚和摩托罗拉的电池供应商,它的盈利是和这两家手机企业高度绑定的。
      已经有一个tcl因为外部因素退出研讨会了,byd会不会受到同样的外部压力,谁也说不准。
      万一诺基亚和摩托罗拉也想给齐磊使绊子,用终止合同来威胁byd,那损失是巨大的。
      “这……”王总讪笑,“问题不大,他们应该不会用这种方式来制裁byd。”
      齐磊,“不,不需要冒这个险。”
      王总不解,“那你觉得应该怎么办呢?”
      齐磊一笑,猛的抽杆,一条小小鱼被挂了上来。
      “等等看吧,我总觉得,不光您一个有眼光的企业家。”
      王总怔怔地看着这个小年轻,有些骇然!
      原来在这儿等着呢?
      是啊,大家都看到了危机,可是“危”和“机”是并存的啊!
      有这样一句话:当冬天到来的时候,不是比谁更能在寒风里外出打猎,而是能活到春天的人就有机会瓜分淘汰者的财富。
      所以,几乎每一次危机,受伤的都是中产和小机构,大资本反而吃的脑满肠肥。就是这个道理。
      当下也一样,掀桌子的后果就是凛冬将至。但是,有人在极寒中被冻死、饿死,就一定有人靠搜刮尸体,大赚特赚。
      齐磊只是在等第二个抓住机遇的搜尸人罢了。
      玩心大起,“那咱们就看看,下一个被你钓上来的是谁?”
      王总突然意识到,别看齐磊在会场之内被压的灰头土脸,可实际上,他才是赢家,是那个观局弈棋的高手。
      又看了看齐磊旁边很少说话的马拓,暗自咋舌,现在这年轻人,恐怖啊!
      ……
      ————————
      会场内依旧是一副众生图,罗生门。
      有愚昧无知者,随着大流儿,大家都反对齐磊,那我也反对。
      有固执的,真的想极力守住当下的安逸。
      有骑墙派,能改变齐磊的战略最好,改变不了,也做好了越冬的准备。
      有鬼胎暗藏的,则是阳奉阴违。
      煽动其他人不需要多大的成本,可是当别人越狂热的时候,他就越清醒,伺机而动。
      而且,这样的人不在少数。
      齐磊依旧被各种声音包围着,不厌其烦。
      倒是可以借着大伙儿陷入讨论和自嗨的间隙和王总抱手在侧,颇有几分钓鱼人的自得。
      王总似乎也体会到了齐磊这种不动如山的乐趣,“你是个很高明的钓手。”
      齐磊,“跟曹老学的,那老头儿是高手高手高高手。”
      王总撇嘴,我怎么不知道,你别骗我。
      看着那些已经完全沉浸其中的老板们,突然发问,“那你说说,这里面有多少清醒的,有多少把自己都骗了的?”
      齐磊还真配合了一下,好好观察了一下,“一半一半吧!”
      王总不信,“这么肯定?”
      齐磊再次确认了一下,“应该差不多。”
      饶有兴致地自己观察了一遍,发现好像还真差不多?
      登时兴致更浓了,“你不是研究社会学的吗?”
      齐磊,“传播学。”
      王总,“都差不多吧?”
      齐磊,“差不多!!”
      “那你帮我解释一下,到了这个位置,几乎就是行业最顶尖的这一批,为什么还有人看不清形势呢?”
      王总看得出来这些人里哪些人是糊涂的,也看得出来哪些人是装的,可是他无法用语言来精准的表述。
      再加上和齐磊接触下来,发现齐磊挺有意思,不无难为的意思。
      这还真没难住齐磊。
      给王总举了个例子,“假设两个人都年薪百年,属于一个行业内的高级管理人才,且都资历不低,正当壮年。两人个都无家庭根基,属于普通家庭出身。”
      王总认真地听,点了点头,“这已经属于精英范畴了。”
      齐磊,“对,就是传统意义上的精英。”
      “那么问题来了,年薪百万的精英,头脑清醒,规划清晰,工作相对稳定,能力极强,在薪资基础上,贷款买了房,买了豪车,过着上层富人的精致生活。虽然每个月的还款压力不小,消费也不低,可是以他的薪资水平,完全可以负担,且小有盈余。”
      “而另一个百薪年的,当然同样优秀,但是比第一个能力略差,以他的薪资水平也可以负担得起奢华的消费,包括豪宅名车。但是,这个人的理财观念、消费观念与第一个人相反。”
      “信老破小,开普通的车子,并不是吝啬,而是有自己的想法和规划。”
      “那么,这两个人到你那里去应聘,在不考虑其它因素的情况下,你会用哪个?”
      王总不是凡人,一听就明白了,“别说了,懂了,选第二个。”
      结合当下的情形,王总没有任何犹豫。
      齐磊一笑,“道理就是这么个道理了。”
      之所以选第二个,因为王总一下就明白齐磊要表达什么。第二个比第一个能力虽然差一点点,可是还没到相差到左右判断的地步。
      而第一个就是现场的这些糊涂人,第二个才是真正清醒的那一个。
      ……
      听上去是不是有点抽象?
    &

第314章 过冬[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