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199章 发展的红利[1/2页]

重生之似水流年 苍山月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第488章发展的红利
      这章只看想看剧情的可以不订,内容有点复杂。
      也不是讲传播的,是关于全国统一大市场的一点看法。
      正文
      十一分儿到底叫什么其实不重要,她就算了,齐磊扭头就忘的差不多了。
      她是谁,其实根本不重要。重要的是,在那个九月的黄昏,曾经有一个清纯漂亮的女同,让齐磊心情愉悦过。
      仅此而已,不掺杂其他。
      毕竟,咱是有女朋友的人。
      好吧,这其实不是忠贞,挺渣的!
      “嗯,邵玉婷。”
      “还挺好听的。”
      ……
      由于交流活动已经到了尾声,今天的总结性大课其实还挺重要的。
      以往都不会出现的列维斯坦,今天亲自带着他的生们提前十五分钟就来到了北广小礼堂。
      结果,差点没把老列维气死。
      中方临时改时间了,居然没通知他们。
      换成了个什么“总裁班”?
      是预计上一个半小时的课,让他们等一会儿。
      老列维差点骂娘,太不尊重人了吧?我们回去?再回来?
      “齐磊!你在搞什么鬼”
      对此,齐磊只是微微一笑,“理解理解,这都是北广的财神爷!”
      凑到老列维耳边,“实话告诉你吧,我们校啊,比不了你们斯坦福,穷的很,我正打算从他们身上刮一层油下来呢!”
      列维斯坦,“……”
      你倒是一点不脸红哈!
      不过,老列维也是好奇,“你要怎么刮?”
      齐磊,“嗨!随便讲点,发展啊,前景啊,风口之类的呗!”
      “这都是一帮土豪,听高兴了,就捐点呗!”
      挑眉看着老列维,“这事儿,你们斯坦福不是熟吗?”
      列维斯坦脸一黑,挤兑谁呢?
      不过……
      好吧,斯坦福确实挺熟的。动不动就找大佬来听听讲座,联系一下感情,不就是为了点捐款嘛!
      看着正在入场的总裁班,这老头儿心挺大,还给齐磊出主意呢!
      “你这样是不行的!要提前做很多准备,他们才肯心甘情愿的掏钱。”
      不想,齐磊不但没采纳,还装了个十三,“不用!传播我不如你,可是聊商业,忽悠他们还不简单,大不了拿出点干货呗!”
      老列维,“……”
      挺无趣的,我帮你出谋划策,你还装上了呢?
      “你爱怎样,就怎么样!”
      着话就要走。
      却是齐磊叫住他,“对了,帮我个忙。”
      “什么忙?”
      齐磊,“通知一下鲍尔森,就我在小礼堂讲经商理念加商业推演!”
      老列维,“……”
      有点迷糊,我是帮你还是不帮你呢?
      这明摆着,就是要坑我老板的钱啊!
      可是,不传这个话吧,万一他真推演出来什么有用的东西,老板没听着怎么办?
      纠结了。
      最后,老列维妥协了。
      因为,老板来了,顶多让他坑点钱。要是不来,齐磊要真讲了点什么干货,那就是自己没传话的问题了。
      齐磊也料定,老列维不会自己背锅。
      等他出了小礼堂,便吩咐李玟玟、杨晓,还有那个十一分儿的邵玉婷,“看着大门,关紧了,谁也别让进来!谁也别偷听!”
      三个女生……
      臭不要脸的,原来在这等着呢!这不让他抓了劳工了吗?
      ……
      这一期的总裁班,没啥特别的,需要上这种班的老板,一般就两种人。
      一是来社交的;二是煤老板,混个高级点的名头,也当一回文化人儿。
      唯一不同是,今天还多了丁雷、王振东那几个人。
      他们这段时间都在大数据中心,刚才临时接了齐磊的电话来捧个场,还今天给他们放点干货。
      几个人一听,这货又出什么脏招儿,得来听听,于是就来了。
      只是,来了之后有点奇怪,排场不小啊!
      门口三个大美女贴着门站岗,列维斯坦、鲍尔森、比尔、克劳格、德埃尔那帮人都在外面站岗。
      好吧,列维斯坦是叫的鲍尔森,可鲍尔森正好和其他几个人在一起。
      一听,齐磊要商业推演?
      那得来看看。且不他能不能推演出来点啥,关键是,不管是从对手,还是伙伴的角度,来了解一下齐磊的商业逻辑,也是有必要的。
      只不过,来了不让进,就很恼火。
      而丁雷他们进去之后,也挺恼火。
      就见齐磊往台上的黑板前一站,本来要用话筒的小礼堂,把话筒也省了,“今天来点干货?”
      底下当然附和,结果他来了一句,“那一节课十万哈!”
      又补了一句,“一人十万!”
      我噗,台下的老板们都傻了。
      什么玩意就十万!?你怎么不去抢?
      一个月的总裁班也才十万好不拉?你一节课就十万?还一人十万?
      只见齐磊尴尬一笑,“没办法,校穷啊!校长都躲出去了,帮帮忙。”
      大伙一听,你要这么,就当给北广赞助了呗!那还得通。
      而丁雷那几个就差破口大骂了,他娘的,自己人都坑,你还是人了?
      只不过,他们不知道,齐磊还真没打算坑他们,包括总裁班。
      他这节课,绝对不止十万。
      大笔一挥,在黑板上写下:《抓住发展红利,做一只…风口上的猪!》
      好家伙!
      这个题目就好家伙啊!颇具假大空的气质啊!
      齐磊却是不管下面什么想法,自顾自的在黑板上写着。
      “首先,我们明确一点,就是人在社会中通常扮演三个角色:【生产者】、【流通者】和【使用者】。”
      “这一点,其实和传播中所的信息流通是一样的。只不过,传播把流通的渠道单拿出来了,组了四个基础元素。”
      下面人一听,这是怎么的?要给我们从社会基本分工开始讲呗?
      “齐总,这些省略了吧?伱直接哪些发展红利,我们看看自己能不能抓得住,也好花钱不是?”
      这帮人可不是大生,他们有自己的想法,而且崇尚效率,可不想听齐磊废话一大堆的在这儿长篇大论。
      有人先话,“齐总这是把我们当大生教育了啊!”
      那些有相同想法的登时大笑,跟着附和。而碍于面子和涵养不想那么没礼貌的,则是淡淡的笑了笑。尽管没有出声,可是从表情也看得出来,其实也是同意之前那个人的。
      对此,齐磊也只是笑笑,“看来,这钱花的有点不情愿啊!”
      “可是,我还真得从头起,因为今天不是告诉你们具体的红利在哪儿,而是分享一点我的看法和分析。”
      “所以,不爱听也得给我忍着!”
      大伙一听,什么玩意?看法和分析,你就明是忽悠呗!
      都不想听齐磊忽悠,你也忽悠不动谁。他们想听的是,哪个行业赚钱,哪门生意有前景值得投入。
      你就直接点就完了,哪怕只有一句话也行。
      突然有点兴致缺缺,直接就给北广捐点不就完了,整这么绕干什么?
      而齐磊,“听听吧,有好处!”
      本来也没指望他们开张,凑一块儿也就有个两百来万,够干什么的?
      齐磊的目标是门外的鲍尔森,里面这帮人就是个饵。
      至于要讲的东西,谁不听谁后悔。
      此时,齐磊也没觉得不耐烦。人家在这儿坐着就是给面子了,掏钱了调侃几句,都算不上牢骚,又有什么。
      “不开玩笑哈!”严肃起来,“这节课,在老丁他们那儿,至少值五百!”
      大伙儿,“五百块啊?还是五百万啊?”
      “呵呵。”齐磊一笑,“那你们问老丁自己呗!”
      那边丁雷、王振东他们脸一黑,梦回当年。
      当年在哈市运营《传奇》的时候,这货就动不动就讲课,一回五百,坑了他们好几回。
      丁雷此时嚷嚷,“让他讲,讲的好我给一千!”
      众人哈哈大笑。
      好吧,差你这十万块钱啊?关键问题还是在于,这么多人呢,不能太过分。
      开几句玩笑,起个哄是没问题,可要是真抬屁股就走了,那就把人得罪了,这条关系也就断了。
      刚刚带头起哄的那位仁兄,登时呲牙一笑,“齐总,我嘴臭,你别当真哈!”
      左右看看,“其实交流一下挺好的,就算聊点和生意不相干的,那给北广捐点钱也是应该的嘛!毕竟也算咱们母校了不是?”
      “对对对对。”
      众人齐声附和,算是找了个台阶下。
      只见齐磊笑意更浓,“放心吧,亏不着大伙儿!”
      “现在觉得钱花的冤枉,不准一会儿还得多掏点捧场呢!”
      继续讲,“生产者、流通者和使用者。”
      “生产者,就是资源方和实体制造业。”
      “流通者,就是渠道、物流、终端销售。”
      “至于使用者,白了,就是花钱的。”
      “弄明白这三个商品流通的必要环节,那么咱们再看改革前和改革后的市场格局,也就清晰了。”
      众人点头,都不是俗人,举一反三也大概明白齐磊的是什么了。
      只不过,要让他们具体的明那就不容易了,很多人也只是有一个模糊的概念和不成熟的想法。
      再了,花十万块干什么的,不就是让齐磊他们给明白的吗?
      而齐磊马上也给大伙儿分析了起来。
      “首先,改革前,体制的原因导致这三方的相互关系不明显。”
      “老百姓同时兼顾生产者和使用者的身份,而流通和分配的职能完全由国家担负。”
      “国家将生产者制造的物资计划支配,分配到每一个人的手中。”
      “这样的好处是,社会供给趋于平均,人与人的社会分工明确。从大锅饭到铁饭碗,从福利分房到资源配给,几乎不存在贫富差异。”
      “于是,即便社会贫穷、财富总量很低,可是普通老百姓的幸福感依旧很强,满足度也很高。”
      “但是,缺点也十分明显!那就是,社会的相对扁平化,使得发展动力几乎为零。”
      “我们只能维持在相对原始的社会形态,在国际上竞争力很低,也不具备发展的动力。”
      “白了,尽管老百姓满足于咸菜窝头,可是也只能咸菜窝头,想吃上面包吃上肉,几乎没有可能。”
      众人已经安静了下来,听到这里纷纷点头。虽然齐磊的算是陈词滥调了,但是他讲的还是挺透彻的。
      有人附和道,“就是这么个道理啊!在各个方面,我们都缺少国际竞争力。要是安于现状,早晚吃苦头,于是就只能改革开放。”
      齐磊见大伙儿已经跟着他的思路走了。
      “那咱们就改革开放。”
      指着发展红利那几个字,“改革开放这四个字,本身就是发展红利!”
      呲牙一笑,“八十年代初,我虽然刚来到地球表面,但是听老一辈也能猜到个大概。”
      “在那个年代,只要胆子大,不需要商业头脑,因为没人有那个东西。”
      “你只要胆大,没被旧时代的‘投机倒把吓的不敢动,没抱死‘铁饭碗不肯放下。”
      “从南到北,从东到西的当倒爷,就是发家之道。”
      底下有人就是从那个时候开始发家的,齐磊的话一下就勾起了他们的回忆。
      “就是那么回事儿。”有人呲牙,“其实啊,根本就不需要胆子,只要运气!逼到那儿了,傻子都能发!”
      半侧着身子,和“同桌”那个比较年轻的企业家道,“我当年,就是逼出来的!”
      “会做什么生意?更没那个胆子!可是没办法啊,家里六个孩子,就指望我爹一个职工,弟弟妹妹饿的哇哇叫!”
      “我当老大的,你能怎么样?”
      绘声绘色,“第一次去广州背大包,把我吓的啊,在火车上见着一个穿制服的就腿肚子转筋,生怕把我当投机倒把犯抓起来。”
      同桌和左右的人都是哈哈大笑,还真不知道这位西北著名的媒老板有过这样的经历。
      急问,“那后来怎么样?”
      这哥们儿,“能咋样?一大包牛仔裤背回甘肃,我还琢磨背回我们那个小县城,背回俺们村卖呢!结果还没出兰州,就卖光了。”
      “挣了三百大元!”老哥砸巴着嘴,“当时啊,数完钱,我就奔了牛肉面馆,连着吃了六大碗!”
      “牛肉真香,真过瘾啊!”
      别人被他感染,仿佛也回到那个年代,“真好啊,可惜我们没赶上!”
      那个年头儿真的是,不需要你有历,也不需要你有什么水平,只要肯放下铁饭碗,肯吃苦,再加上有点脑子,基本都发了。
      齐磊也在这个时候接过话头儿,“所以,在八十年代初到八十年代末这段时间,改革开放就是发展红利。”
      “对于普通老百姓来,不需要规划和商业头脑,甚至不需要明确自己是生产者、流通者,还是使用者,就可以享受红利,那是属于倒爷和个体户的时代。”
      “那是一个属于流通者的时代,市场经济初开,最需要的就是商品流通。而那个年代,成千上万的倒爷、个体户以家庭为单位,蚂蚁搬家一般,充当了这个角色!”
      “实现了全国市场的初步流通,也实现了个人财富的累积。”
      “区别只在,享受的多还是少的问题。”
      最后总结道,“这个时期,我管它叫,【没钱没货】的时期,受益者是倒爷为代表的个体户。”
      众人点头,就是这么回事儿。
      而齐磊继续道,“这是第一波发展红利,紧接着就是第二波。”
      再次指向黑板上的生产者、流通者和使用者。
      “经济开始放开,商品开始流通,那接下来,你们,下一步最需要什么?”
      这个问题,几乎不用推理,因为也是过去时,时间已经给出了答案。
      大伙笑道,“应该是生产者了。”
      另一个人,“这没的啊,商品流通,全国都在蚂蚁搬家,可是搬到最后,没东西可搬哪行?就得开始造东西了呗!”
      还是那个甘肃老哥,“这个时代,我也有发言权!”
      “我最开始是倒爷,后来倒多了,干嘛不自己生产?就在广东开厂子。”
      “有了钱,有了人脉,就回老家开矿。这一路走过来,其实没啥特别的。就是跟着党走,不吃亏!”
      哈!!
      同桌那位大笑,“好事儿都让你赶上了!”
      齐磊也笑,把这帮人捋顺了,上课其实比给大生上课轻松得多,因为他们本来就有经验。
      “不错,这就是第二波红利,属于生产者。”
      “逻辑也就是那么个逻辑,流通者多了,需要人生产。而改革使老百姓的收入放开了,尽管只是一部分人的收入增加了,可是咱们体量大,只是一部分就足够了,相应的对商品的需求也上去了!”
      “所以,从八十年代末到九十年代末这十年多的时间里,生产者享受了最大的发展红利,也就是资源方和实体制造业!”
      “所以,大伙儿也看到了,这十年,最豪横的就是煤老板,最有钱的就是各种开厂子的。不管你生产什么,只要稍稍有点竞争力,就能卖得出去,甚至不用考虑营销的问题。”
      “可是相反,曾经辉煌的那些个体户、倒爷却逐渐没落,虽然不至于死绝,但是经营要远比属于他们那些年要艰难得多。”
      “而大规模的制造业红利,在满足内需的同时,又降低了原料成本和生产成本,加大了国际竞争力,导致出口外贸的蓬勃发展,也就是外贸行业同样享受了这波福利。”
      “同时,外贸行业又反补国内的实体制造业,形成了一个生产上的良性循环。”
      同样总结道,“这个时候,我管它叫【有货可供】的时期!受益者是实体制造业、外贸行业和运输行业。”
      众人依旧点头,认真地听着。
      不得不,齐磊的这些虽然没什么营养,可是起码人家总结的很到位。
      一听就是专业的,至于花十万块钱值不值……
      不是了吗?就当给北广捐了呗,多大点事儿!
      但谁也没想到,本来抱着当一回冤大头的想法,结果齐磊接下来的半堂课,把他们都听傻了。
      只见齐磊不慌不忙,“第二波红利,大概也就是九十年代末到当下这十年。”
      “未来,可能有三到五年的余利。可是,我感觉也到头儿了。那么问题来了,下一波红利在哪儿?”
      众人一怔,好日子三五年就过去了?而且,还有下一波
      面面相觑,还是那个西北老哥,“齐总,你知道下一波在哪儿?还有,你有什么根据这一波就快过去了?”
      这就不得不严肃起来了,要知道,在座的这些人,除了丁雷那几个和齐磊关系好的互联网大佬之外,基本上不是煤老板就是做工厂的。
      对于普通人来,一波红利没赶上,叹息一声;一波赶上了,偷着乐一下。
      可是对他们来,那就是兴衰荣辱了。
      众人急问,“对啊,根据在哪儿还有,下一波红利是什么?”
      齐磊没有直接给出答案,开课之前他就了,分享分享,就没打算和他们明什么好什么坏。
      笑道,“别着急,咱们分析一下不就得了。”
      “前面讲过了,先是【没钱没货】,然后【有货可供】。”
      分别在黑板上写下重点。
      分析道,“大量的外贸、生产红利,个体经营的累积,会使得老百姓手里的钱越来越多。”
      “同时一点题外话,市场经济在顺应自然发展的同时,别忘了,我们的国家也在投入布局。”
      “如果从宏观的角度来,就是从最开始的轻工业发展外贸,使商品流通起来,而商品流通又离不开交通运输等基础配套。”
      “于是,国家大力投入基础设施的建设。而大规模的基建工程、海洋贸易,又能拉动重工业的发展,致使船舶、大型机械、基建器材、建材行业、工业基础制造、汽车产业、国防相关领域得到发展的土壤。”
      其实到这儿,齐磊就已经在甩干货了。虽然不是预见未来,但其实已经在给在座的老板们提供潜力行业的思路了。
      以上他的这些,正是当下最热门的实体工业,投资潜力巨大。
      众人不由都凝重起来了,就这几句话,就值十万!!
      怎么呢?这些他们之中也不是没人想得到,非得让齐磊点拨,而是缺理论,缺信心。
      想到是一方面,想到也只是可能,但是不笃定。而齐磊提供的,正是信心。
      那个西北老哥

第199章 发展的红利[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