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三桂的士兵一批批的冲上来,又一批批的倒下去,他不知道自己到底问题出在哪里,可是他能够看到的只是自己的士兵一点点的在这中前所下泯灭。
但是他也没有其他的办法,他没有后退的道路,只能前进,只能向着一条不归之路一往无前的前进。这就是他作为大清朝的顺义王应该付出的代价,这种代价是他自己选择的,他自己应该为此承担。
而且对于他来说这些根本也不算什么,毕竟这些都是他自己很久以前就已经料定的,因此他有足够的心理准备去应对这些已经发生或者将要发生的任何事情。
吴三桂不愧是一代枭雄,他对自己的定位很准确,他的定位就是永远要做多尔衮的马前卒,有多尔衮的一口饭吃就少不了他的半口。因此多尔衮的喜怒忧思,也就是他的喜怒忧思,多尔衮的命令要不折不扣地严格执行。
不管有什么样的后果,后面还有这位皇叔父摄政王给担着呢。在一次又一次的进攻之中,吴三桂不仅没有啃下来中前所的任何一块城砖,反而让自己的士兵伤亡惨重,除了搭上一具具的尸体之外,什么都没有捞到。
又是整整一天过去了,他在城下留下了两千多具尸体,但是这一次凌小云却没有跟他和上一次的伤亡保持相应的比例。
这一次中前所的兵似乎根本就没有什么太大的伤损,只损失了三百多人,伤了一百多人。伤亡比例在一比五以上。
吴三桂十分沮丧,但是不管怎么说,吴三桂却永远不会为这样的小挫折而丧失勇气,因为他有更高层面的追求。那就是通过这种几乎是壮士断臂的方式,让他的主人了解到,无论是自己受了什么样的委屈和挫败,都不会真正的放弃主人下达的命令和需求。
正是这样自己这位顺义王才能够真正的是大清的猛将如流中最为能靠得住的人。
多尔衮听说了这件事之后也非常的欣慰,同时他也及时的捕捉到了战机,要知道吴三桂在城下和凌小云作战,那么就会给了多尔衮一个前后夹击凌小云的机会。
凌小云在和吴三桂的作战中投入了过大的兵力,想再要承担来自盛京一方的攻击压力,那凌小云实际上就陷入了腹背受敌的境地。所以多尔衮想借着这次两面夹击,彻底的让凌小云在这个世界上消失。
因为他实在不想听到以后这个世界上仍然还存在着这样的一个名字,对于多尔衮来说,凌小云这个名字是清军的一场噩梦。既然是要出征,那多铎这个先锋自然是免不了的,他实实在在的想要通过干掉凌小云来一雪前耻。
这一点多尔衮相当的清楚,他影响给自己这个亲兄弟创造最好的机会。所以仍然是由多铎挂帅出征,而且多尔衮给了他最好的配备。
多尔衮把两白旗的精锐和两黄旗的嫡系部队全部交给了多多铎,更为重要的是这一次一直以来都没有出征的两黄旗也成为了开路的先锋,这不得不说是多尔衮的一次很重要的尝试。
这个尝试最为重要的就是说,他拥有一举两得的效果。如果说两黄旗的部队作为先锋能够取得好的战果,那自然是好的。算是不能取得好的战果那也没有什么不好的。话说起来似乎似乎有些绕嘴,但却是特别精明的一招。
换句话说也就是,如果说两黄旗能够取得好的战果,那无非就是在替多尔衮兄弟两个火中取栗,让他们
第185章 并不高明[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