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尔衮已经算准了凌小云并不想攻占盛京,因为盛京毕竟是满人的老家,而且自从见建州时代开始就已经营了许多年,就算占据了之后也没有办法长期驻守。
而且一旦多尔衮回师增援,那么占据盛京城是一件很愚蠢的事情。凌小云只不过是想要闹出一点动静来,让多尔衮有一种家门不稳的感觉,事实证明他这一点目的已经完全达到了。
多尔衮不傻,他在猜出凌小云意图之后马上做出了应对,就是让盛京守将赔笑脸,加上粮草银两,换取了凌小云暂时的退兵。
这一点,周笔耕和史逸文早就已经接到了凌小云的指示。只要是盛京方面肯做出让步,无论是割地还是赔款,乃至于其他方式的求和都可以接受。
所以周笔耕和史逸文率兵退兵五十里之外,等待凌小云的下一步行动指令。这一点多尔衮也很快接到了情报,也就是说明军并未因为拿了这点东西之后就完全退却,他们还有下一步的可能的军事行动,多尔衮在前方的仗打得并不算安稳。
这是肯定的,因为明军和清军永远都不可能达成共识。他们如果能够和平,也只是维持在暂时和表面上的。
这一点无论是凌小云还是多尔衮,心中都相当的有数,多尔衮早早晚晚也会在平定其他的反抗势力之后把刀锋指向凌小云,这也是毋庸置疑的。
所以凌小云固然对李自成没有什么兴趣,却必须要在这个时候出兵神经成像,然后给多尔衮一个心理上的震慑。
这确实起到了相应的作用,多尔衮在前方打的并不算是得意,因为李自成虽然说曾经丢盔卸甲逃到了陕西,却在复出之后一路打得顺风顺水。
拥兵五万余和多尔衮展开了多次的交锋,双方各有损伤。整体来说,大顺军的战斗力远远低于八旗士兵的战斗力,可是多尔衮这一次似乎并没有占到太大的便宜,他的损失了几千人之后也没能够啃一下李自成这块硬骨头。反而士气有所挫败,这是这位摄政王真的不能在心底接受的。
但是事实确实就是这样,就算是再不能接受,也必须硬着头皮咽下这杯自己酿就的苦酒。当初应该在李自成逃窜之后就应该对他进行搜索打击,不能他从容的出再次出现。
事情已然这样了,再想懊悔已经来不及了,所以现在最重要的事情,那就是一鼓作气,彻底把李自成剿灭掉。不惜任何代价,也不给他任何的喘息机会。
多尔衮虽然说是倾国而出,但是九宫山却是一个比较难打的地区。因为这里虽然说算不上地势有什么险要之处,可是人们都对李自成奉若神明。
李自成的忽悠起到了相当大的作用,所以多尔衮在这里没有任何的基础,也就成了他打败仗的原因之一。
现在他已经没有任何的退路了,他在这里完完全全的就是想用自己的添油战术取得这场战争的胜利。现在把所有的精兵强将全都
第135章 三桂助战[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