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的确是是鱼米之乡,富贵之地,可是到了这步田地,还贪着这些东西的话,那么早晚会被消灭在这里。
凌小云不是不知道杭州的价值,可是杭州已经被重重围困。城外的敌人早晚要打入城内,而弘光君臣在凌小云损失了五千兵马之后,还看不到事态的严重性,非得要在杭州坚持下去。
这已经不是有毅力,而是缺心眼了,凌小云已经做到了仁至义尽,他不想给弘光君臣陪葬。所以他带着自己剩余的人往离开了杭州城,多尔衮没有追击他,因为他知道凌小云就算是要撤走,也肯定会有足够的防备,这个时候去追必然会吃亏。
仁至义尽的凌小云回到了中前所,继续经营这个他和他的士兵们最后的容身之地和大明官属百姓的最后一方安静之所。
但是弘光君臣已经真正的到达了穷途末路,他们迎接了自己最后的命运。杭州城的确是富庶之地,可真的不是一座坚城,所以多尔衮在凌小云退兵之后,已经找不到前来进行救援的明军部队。
而江北四镇已经被打散的打散,投降的投降,不会有人来对弘光进行救援。杭州城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已经成为了一片死地。
仅仅在坚持了十九天之后,内外城池都被清军攻破,这个时候弘光不得不在史可法的苦谏之下选择突围。
史可法带着几千名士兵护卫着弘光,杀出了一条血路向外围而去。而杭州城其他的官员士兵和百姓们,全部陷落在清军的包围之中。
多尔衮一边派出吴三桂去追击另一面进城之后贴出了安民告示,告诉所有的城中官员百姓,无论是军是民,只要是现在倾心归顺,不会有任何的闪失,保证他们的安全。这是以摄政王多尔衮的名义下达的命令,所有士兵应对城中百姓官员秋毫无犯,如有违背者从严惩处。
这一道安民告示的下发确实起到了应该的作用,城中本来已经很慌乱的官员和百姓们,一时之间多数稳定了下来。弘光突围之后,他们以为自己成了弃子,所以一度想着举城自杀来躲避被屠城的后果。
但是多尔衮的告示告诉他们,只要是踏踏实实的做大清的顺民,无论是做官的还是军官百姓,一律不会有性命之忧。
多尔衮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他严格的执行了这道安民告示的所有内容。有为履立战功的正白旗参领今天就不信这个邪,抢了一名官员的妻子,并且夺了他的所有财产,用以自肥。
本来以为摄政王只不过是说说罢了,不会真正的当真,可是多尔衮用实际行动向他证明了这实在是太萌的想法了。他立刻就召开了全部的军官会议,四品以上的官员全部到场,多尔衮亲自抽出自己的宝剑,斩杀了这名不听招呼的参领。
这个做法实际上是杀鸡儆猴,为了严明军纪而已,可是给清军以极大的震颤。
自从努尔哈赤在建州以十三副铠甲起兵以来,清军一直都是马上的英雄,他们所到之处烧杀劫掠无恶不作。
他们更会抢夺民财用以军费,所以抢掠实际上是他们的一种本能,因此这名参领才会觉得多尔衮的安民告示,实际上只不过是做做样子,也就没有太过于在乎,终于导致了杀身之祸。
但是这一剑砍下去确实收到了预期的效果,很多之前抱定了观望态度的清军军官们从此也就收敛了锋芒,不敢对杭州有什么非分想。
而杭州之前的官员和士绅百姓也安下心来,从此愿意做大清王朝的顺民。多尔衮实在是起到了不战而屈人之兵的效果,他的这一剑太有价值了。
甚至在这个时候,专门有很多的士绅百姓主
第127章 君臣亡命[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