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清的摄政王是不会承认失败的,这只不过是战局的暂时状态,相对于中前所守军来说,清军仍然具备着绝对的优势,所以攻击仍然要继续。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多尔衮的这个想法是对的。因为中前所前不着村后不着店,的确是一座孤城,没有任何的援军,完全只靠一只孤军,为自己而战。一旦战局失利,他们根本就没有任何的退路,也没有任何被援助的希望。
多尔衮知道,城内的凌小云对他非常的不感冒,即使是这样,凌小云仍然保持着最为顽强的战斗意志。他和他的士兵们发挥出了超强的战斗力,给清军以强大的震撼。
在燃烧瓶事件之后,被烧得鬼哭狼嚎的清军,对凌小云十分的忌惮。他们再也没有对凌小云进攻的意图了,一些清军将领的怯战情绪十分的严重,不只是吴三桂的绿营士兵,还包括多尔衮的正白旗兵。
甚至有一些参领和佐领,已经私下的找到了多尔衮。他们想征求这位王爷的意见,是否能够先行撤军再做商量。毕竟礼乐攻伐自天子出,多尔衮此刻代行天子职权。而且这些军官们统一的认为撤军不过是暂时的,总有一天他们会把这座城池啃得连骨头都不留,只不过,不要在这里争一朝一夕之短长。
多尔衮十分的无奈,对于自己的这些部下们他是太了解了。如果战事进行的顺利的话,就算拿鞭子抽着他们,恐怕他们也未必同意撤军。
可是现在方兴未艾,他们却来建议撤军,不过是被凌小云的不要命战法给打怕了。
可是多尔衮毕竟是多尔衮,他倒也不想直接处理这些正白旗的将士们,毕竟在八旗制度之下,正白旗的军官是他的安身立命之本。他也是靠着两白旗的支持,才能够坐稳这个摄政王的位置,对此多尔衮是十分的清楚。
他只是告诉这些军官们说:“日后再来讨伐,也不是不可以,但是现在我们耗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在这里耽误了许多的时间,如果我们不能一鼓作气而下,那就给了这座小城恢复元气的时间。而且你们大家要知道,我们在这里消耗了太多的精力和时间,也损失了一些将士。可凌小云损失的也不少,所以现在就比谁更能坚持下去,坚持到最后的,是最后的胜利者!”。
将领们退下去了,他们知道:中前所的确也在这次对耗中有所损失,但是很显然,中前所城内的损失和绿营士兵以及八旗士兵的损失比起来,实在是微不足道的。在这里耗下去,只能是元气大伤,实在是得不偿失。
但是摄政王的决定是不会改变的,将领们哪怕有再大的冲天怨气,也只能服从命令,因为他们没有更多的回旋余地。
不久之后,他们又一次的开始了不厌其烦的进攻。但是这一次,凌小云根本就不打算再和他们闹着玩儿了。
之前的燃烧瓶,地雷和松油实在是太过于小儿科了!凌小云这一次又有了新的发明,而这绝对是让吴三桂和多尔衮非常郁闷的一个武器。
手雷!这个古代的手雷和现在的手雷其实还不太一样。凌小云本人是一个军事发烧友,也是一个历史发烧友,但是他不是一个理科生。所以一直以来他对武器的研发并不怎么上心,因为他不懂。
可是这一次,不懂也没有关系,有人懂。就在招募来的这些士兵们之中,还真的是比较藏龙卧虎。竟然有人曾经在登莱巡抚孙元化手下做过事。
孙云华这个人实在是太过于被当时当时的明军所熟悉了,那是一个绝对的理科高材生。他羞辱的城墙是用大炮怎么轰都轰不开的!而且他更擅长许多尖端武器制造。
这位孙大人之所以到最后没有更大的发展,是因为他的手下出了两名十分让他不争脸的部下,导致最后他也被崇祯皇帝给砍了。但是这两名部下在历史上的名字,显然比孙元化这个人要大许多。这两人就是孔有德和尚可喜。
不说他们这么多,只说多元化曾经开过一个制造火炮相关武器的培训班,让一些士兵和下级军官参加。而这些曾经参加过这个培训班的士兵们,现在就有一批投到了凌小云的帐下。
显然这些士兵都算的是当年的好学生,他们研发出来的手雷,能够炸出五六个以上弹片,杀伤能力还是相当可观的。
所以凌小云马上命令这些士兵,在试验成功之后,把制作技术在后勤制
第103章 无耻言行[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