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在大清的朝堂之上,摄政王多尔衮可算是一言九鼎。他之所以没有立刻反驳豪格,是因为他想作为一个叔叔表现出自己的大度,甚至为此,他还象征性的惩罚了多铎。
      但是豪格在朝廷上不顾一切的话,实在是让他出离愤怒了。竟然说出了多尔衮和大玉儿年轻时候的事情。也为此他被礼亲王代善扇了一个耳光,赶出朝堂。
      多尔衮却没有为此做出太大的反应,但是这几天豪格的沉默也引发了其他朝臣的集体沉默。进攻大顺军夺取天下的事情,最终将这样的一种方式定了下来。
      对于这位雷厉风行的摄政王来说,一旦事情确定下来,必须要马上行动,绝不会拖延。他马上安排了盛京的防卫之事。同时确定了出征的人员和从征的将帅。
      所谓打虎亲兄弟上阵父子兵,豫亲王多铎虽然在这次被施以小小惩戒,但是他毕竟是摄政王多尔衮的嫡亲兄弟。被封为靖寇大将军,征伐先锋官。
      多铎有些无奈,这个称号和大明朝一位末期的将领,何其的相似。此人就是凌小云,被崇祯皇帝在临终之前封为靖寇侯。
      不过这些都并不重要,什么拜将赐爵都是浮云,真正的心愿是要替哥哥打出一片光灿灿的江山。
      一直以来多铎就固执的认为,这江山本来就是应该由多尔衮来坐。九阿哥福临不过就是一个毛头小子,他能够坐上皇位不过是各方势力权衡的结果,终有一天多尔衮会拿回属于他的皇位,因此,与其说这个时候是为大清国征伐天下,倒不如说是为哥哥多尔衮沙场拼搏。
      这也是作为第一勇将的多铎,能够在战场之上拼死厮杀的绝对动力。这件事就已经确定了下来。
      多尔衮将最精锐的两白旗部队全部交由多铎来统领。同时。封镶蓝旗旗主,英郡王阿济格食双郡王俸禄,为副先锋、靖边大将军。他的这一兄一弟终于成为他最为得力的臂膀。
      顺治元年六月,多尔衮点齐兵马,正式出征。而此时此刻的大明京师之内,刚刚做了几天龙椅的李自成,还自在沾沾自喜之中。
      他并不知道那把曾经悬在头上的利剑,此刻终于就要落下来了。他也不知道,所谓的逼迫捐银只不过是一个笑话,最终,就是这堆白花花的银子埋葬了他的大顺政权。
      在多尔衮立兵末马准备出征的时候,大顺军此刻还在歌舞升平。他们已经完全忘却了,就在不久之前,凌小云和吴三桂刚刚把刘宗敏杀得惨败,丢盔弃甲逃回京城。。
      刘宗敏消停了几个月,腹中的英雄之气又开始不断上升,难以抑制。正在这时,忽然有人来报,说是盛京的多尔衮正在调动兵马分发干粮,最近要有军事动作。
      本来自以为一代儒将的刘宗敏这个时候却犯起了糊涂,他对那人说道:“你真是一个头发长见识短的东西,那吴三桂雄踞山海关,久有称雄之心,这个时候,便不归顺闯王,也不归顺大清。多尔衮自自成为摄政王以来,也是十分志得意满。他自然是要先拿下山海关,再去京城。这吴三桂和多尔衮,两人都是沙场骁将,那就让他们去碰一碰,到底是看谁更厉害,等他们两虎相争必有一伤的时候,我们在出兵去收拾局面”。
      那名前来报信的校尉,也不由得称赞刘宗敏,真是有诸葛之才。对局势分析的如此透彻,果真不愧是我大顺第一名将。
      刘宗敏笑道:“所以本帅能做大帅,你却不行”。
      他倒是一点都不客气,只不过他没有意识到危险,已经越发的临近了。
      而多尔衮第一站面对的并不是山海关,而是中前所,这是凌小云始料不及的。因为要到山海关去,必然会路过中前所。
      而依照凌小云的性子,是断然不会给吴三桂和多尔衮造成这个见面的契机。让开这一条路让他平平安安的过去。
      他告诉自己的部下说,就算他是去拜寿的,也不会让他过,何况他是去收拾大明河山的。
      中前所,断然抵挡不住大清八旗铁骑,但是中前所的士兵,每让多尔衮前进一步,都要付出血的代价。
      城中目前有8000精兵,而多尔衮拥兵14余万。这完全是一个非常不对等的比例,而且八旗精兵个个能征惯

第79章 临战动员[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