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110章 工伤法案[1/2页]

明末圣天子 小手冰凉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一刀斩断牛头,这是个好兆头。
      明军上下士气高涨,秦良玉等将官的心情却不太好,真的开战了,但愿战局能像她们预料的那般顺利。
      进军途中,秦民屏找到秦良玉:“大人,那些孟族人要走,说愿意协助我们。”
      “那就让他们走吧。”
      秦民屏啊了一声:“放他们走?万一…”
      秦良玉拿起水囊饮下一口水,擦干嘴角:“他们是土著,可他们不傻,尤其是那个老家伙。”
      “那老东西怎么了?”
      秦良玉长舒口气:“我觉得他比你聪明多了,他不会将族人带上歧途,让他们走吧。”
      “哦,我这就去安排。”
      ……
      明军出征的消息5日后传到白古,白古城内,大孝子他隆刚坐稳王位就听到这个噩耗。
      还没等他想到应对之策,英国人、荷兰人对他们不宣而战的消息便相继传来,他们的港口在同一天遭到两国舰队的攻击。
      还有更糟糕的消息,上缅甸的掸族人和下缅甸的孟族人开始增强军备,似乎打算看情况不妙就跟明军一起进攻缅族。
      在14、15世纪,掸族人建立了阿瓦王朝,孟族人建立了白古王朝,除此之外还有诸多小国。
      而当时,缅族人的东吁虽然也是一方强国,但真正让缅族人笑到最后的原因还是因为他们远离战区,未遭战争破坏,人口不断增多。
      正因为他们是苟到最后的,所以一百多年的时间也没让掸族人和孟族人真正臣服他们,内忧加外患,让他隆倍感头疼。
      但他也没到手足无措的境地,除了整顿王都周围的兵力外,他还下了三手棋,第一手,派人安抚平日跟他们关系还凑合的部落首领,尽量稳住他们。
      第二手,派人联络隔壁的阿瑜陀耶王朝,也就是后世的泰国,请他们出兵助战。
      缅族人与阿瑜陀耶的战争已经进行半个世纪了,他们一度把阿瑜陀耶人按在地上摩擦,直到现在两国都没恢复和平。
      可现在阿瑜陀耶是他唯一可能联合的力量了,要是阿瑜陀耶也不帮助他们,这场仗东吁胜利希望渺茫。
      最后一手是派人与明军主将联络退兵,只要他们肯退兵罢战,割些土地、送些金银,甚至以藩属国向明朝称臣也行,如果都不行,也要尽可能的拖延时间。
      东吁王朝风起云涌的时候,数千里外的北京城却是热闹得很,老百姓最近谈论最多的要属皇上组建文武功臣阁一事。
      而经满朝大臣提议,内阁筛选,再由皇上御批,最终只有以徐达、汤和、常遇春、戚继光等23人得入武成阁和文昭阁。
      另外还有到现在还活着的袁可立、孙承宗、秦良玉三人的画像也被挂进阁中,却未题词,待三人逝去后,才会根据三人生平成就题词。
      这个消息不光在民间传扬极广,在朝堂上也掀起一阵风波。
      泱泱大明,二百余载的历史,有太多功臣良将了,皇上却只选择23人,引起很多大臣非议。
      尤其是东林党人,强烈要求把被阉党害死的杨涟等人的画像挂进文昭阁,然而,与此有关的折子一律被朱由检留中不发。
      在朱由检看来,杨涟等人的死固然值得称赞,但武成阁和文昭阁的功臣位置要以稀为贵,他选择的人物都是恩泽后世的人。
      如徐达、汤和他们配合朱元璋才有了今天的大明江山,王阳明创建心学,自身已然成圣,也当如阁。
      除了看祖先取得的功绩,也要看他们的后人是否合格。
      朱由检不求那些功臣的后人向他们的先祖一样为国建功,但起码不能像刘孔昭那样欺男霸女,为祸一方,把祖宗功德都败坏了。
      像王阳明的后人那样兄弟争爵,闹腾了几十年,老百姓只会当个笑话来听,而刘孔昭的所作所为已经

第110章 工伤法案[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