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73章 科举考试[1/2页]

明末圣天子 小手冰凉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四月一日,万众瞩目的会试开始了。
      上万名举人早在前一天天还没黑的时候就派仆人来排队,越早进入贡院就越能抓紧时间调整状态,不然等考试当天来排队,就要在外边耗费大半天的时间。
      贡院广场上的队伍分成九队,每一队都相隔甚远,中间有顶盔贯甲的五军营军士按刀肃立。
      被曹文诏操练了几个月,他们身上已见不到半分怠惰之气,一个个眼睛瞪得像铜铃,好像随时准备冲出去厮杀。
      和往年一样,今年会试也分三场考,每场考试为三天三夜,对考生的心态和体力都是不小的考验。
      既要用一手好字写出一手好文章,还不能出错,但凡有一个错字被考官发现,考官都可以视为废卷。
      看起来不近人情,却是为了防止是考生故意做的记号,在制度和监察上让考生们根本耍不了小聪明。
      位列丁字四十六号的陈朱图顶着一对熊猫眼满怀信心的走进贡院,北京贡院建筑布局严谨,墙垣高耸,环境也阴森。
      之所以说阴森是因为这里在明英宗时期发生过一场史无前例的大火,当时监察御史锁门不许出入,造成烧死举子九十余人的惨祸,伤者无数。
      至今举人们之间仍在传,说每天晚上那些烧死的举人游魂就会出来飘荡,每场考试都能吓疯几个。
      公堂、衙署高大森严,考棚却十分简陋,有1.3万间考棚,虽说每年都有上万名举人进京赶考,但能踏进贡院大门却不足万人,这些考棚足够用了。
      陈朱图到自己的位置上坐好,等明远楼上的钟声敲响三通,贡院大门缓缓关闭,军士们三人一组的为考生们分发试卷。
      陈朱图接过卷子一看,第一道题是:诸葛亮无申商之心而用其术,王安石用申商之实而讳其名论。
      一连看了几题,陈朱图嘴角勾起一丝莫名的弧度,在砚台上倒了点水,拿起墨块缓缓研开,提笔蘸了点墨,草稿都不打,直接在试卷上作答。
      ……
      另一边的武举也在进行,宋明两朝重文轻武,武进士的含金量远不如文进士高。
      并且武举没有殿试,也没有设立一、二、三甲的区分和鼎甲名号,通过武举者见不到皇上就会被吏部不知道发配到哪儿当小军官。
      本来朱由检和历代君王一样不怎么关心武举,但后来想了想认为还是应该重视一下。
      17世纪是冷兵器与热武器碰撞的时代,冷兵器仍有极重的地位,科技要发展,但能打的将军也是要的。
      所以提前几个月就派人去各地发布告示,今年武举除了老一套的骑射、步射之外,还增加了‘试刀石一项。
      并且今年将设立武举殿试,设置一二三甲,布告一出,效果非常好,往年考生稀疏的武举考场今年首次超过2000人。
      很多原本不打算参加武举的武人也来了,让崇祯元年武举考试变的精彩起来,吴三桂第一名的位置也变得摇摇欲坠。
      在

第73章 科举考试[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