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极后殿,朱由检缓了一会已经好了,他觉得就是自己最近有点累,加上有点低血糖,没什么大不了的。
等文安之进殿,朱由检直接问他:“削藩,国家能节省多少开支?”
“如果只是取消禄米,可节源千万石,若彻底削藩,那平缅之战就算僵持几十年,大明也耗的起。”
他说的这么大,朱由检反倒觉得有点假了:“真有这么多?你知道一场战争要花多少钱么?”
“臣虽不执掌兵部,但与钱大人多有交流,拿万历年间的抗倭战争来说,首尾八年,用银七百余万两,四十年就是3500万两。
太祖爷时,一位亲王每年就要五万石米,钞2500贯,锦40匹,以及其他多种东西。
成祖爷时,才降到亲王每年一万石米,而亲王的世子袭爵,其他儿子都是郡王,每位郡王两千石米。
郡王的长子袭爵,其他儿子要封镇国将军,镇国将军一千石,下面还有辅国将军、奉国将军、镇国中尉、辅国中尉、奉国中尉、奉国中尉。
即便是最低等的奉国中尉每年也要200石米,朝廷已经多年不能全数供给粮食,但每年仍给三成左右。
礼部玉牒上记录的宗室人口在万历年间就多达十五万,玉牒最后一次更新是天启六年,在牒人口已达22万。”
“22万?”
朱由检瞪大了眼睛,脸上写满惊骇,老朱的儿子们真是比猪都能生啊。
文安之叹道:“回陛下,礼部玉牒每十年一修,由翰林院的官员专司其职,定期公布,就算有出入也不大。”
当初他看到这个数字的时候也惊呆了,朝廷居然要养这么多宗室成员,难怪国家没钱。
朱由检缓了很久,别说是22万个人,就是22万头猪,调兵马来杀也得杀上大半天。
在嘉靖朝有一位御史叫林润,他直接告诉嘉靖皇帝,全国的税粮加起来也填不满藩王的嘴。
于是嘉靖朝、万历朝对藩王待遇做了些改革,要不然大明朝撑不过万历朝就破产了。
“你继续说。”
“全部撤藩后,臣估计往后每年能节省千万石粮食,这还只是小头。”
朱由检忙追问:“那大头呢?”
“大头在于各位藩王名下的土地,早在太祖爷的时候,藩王们家中人少,吃不完的粮食和花不完的钞,还有其他赏赐的东西就拿去购置田宅。
两百多年了,他们购置了太多土地,朝廷还屡屡赏赐他们土地,正统年间,赐予藩王的土地还都是几十顷,弘治朝以后一次就赏几千顷。
孝宗皇帝之弟兴献王就藩的时候,孝宗一次就赏赐给兴献王四千多顷土地。
神宗(万历)皇帝时,神宗一次就将庄田三万顷赏赐给福王,河南良田不够,就拿山东、湖广的来凑。
又把江都到太平沿江的杂税和四川的盐税、茶税都给了福王,还有河南的盐店专营专卖权也给了福王,以至今日民间仍有‘帝耗天下以给福王一说。”
明代5尺为一步,240步为一亩,100亩为一顷。
也就是说,万历皇帝一下就赏给福王300万亩田地,这比同时期很多小国的疆域面积都大。
说道这文安之停顿一下,见朱由检表情异常深沉后,鼓足勇气继续说道:“藩王的土地是不用交税的,撤藩后,国府少说能得到150万顷,也就是一亿五千万亩土地。”
说到这里文安之眼中略过一道精光,他相信这个数字对皇上绝对有冲击力。
第66章 宗室人口[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