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380章:建立孤儿院与养老院![2/2页]

大秦:打卡十八年开局请祖龙退位 大秦太子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p;   刘伯温接着回答道:“是这样的,微臣发现……底层的百姓们,大多都为孤儿,街上,都是半大孩子,老人少之又少,更别说青壮年了。”
      “经过一番的大厅,老臣才得知,许多孩子的父母,都在工业革命的初期,累死在了工厂中。”
      “虽然,陛下用了短短的几年时间内,成功根治了工厂的问题,但那些孩童们,所失去的,已经无法在回到他们身边了。”
      “没有爹娘的孩子,他们终将会成为社会的累赘。”
      “于是,微臣便上奏监国皇后娘娘,请求建造孤独园,与病坊,接收底层的遗老遗孤,教育他们,抚养他们,待他们成年之时,在放归社会!”
      “至于遗老,他们这一辈子,都在为朝廷奉献,儿女都死在了工厂中,微臣觉得,朝廷理应有义务,去抚养他们。”
      “这个奏折,皇后娘娘已经批准了,她从内库,调出一百万两银子,在咸阳都内兴建孤独园与病坊。”
      “但……这还不够。”
      听到这,嬴子高皱了皱眉。
      的确,既然,现在的大秦,钱都多到花不完了!
      也是时候,该考虑考虑提高一下国民待遇了。
      现在,大秦国的确有完善的义务教育系统。
      但没爹没娘的孩子,连吃饭都成问题,谁还会去学堂读书呢?
      再加上,大秦国也没有完善的养老系统。
      老人如果没有儿女的话,那迎接他们的,就只有死亡。
      除了这些,还有疾病。
      疾病,也一直在困扰着那些穷人。
      虽然,学院教出了不少大夫,但人家大夫也是要生活的,也不能整天免费给那些底层人瞧病。
      所以,医疗也要有充足的保障。
      这一点,刘伯温考虑的还算挺周到的。
      所谓孤独园,在南北朝时期,才开始出现。
      是收养穷人和孤幼之人之所。
      《梁书·武帝纪下》载:“凡民有单老孤稚不能自存,主者郡郡县咸加收养,赡给衣食,每令周足,以终其身。又于京师置孤独园,孤幼有归,华发不匮。”
      而病坊,则是在隋唐时期出现的。
      又叫“济病坊”、“疠迁所”、“疠人坊”、“悲田坊”、“养病坊”等。
      隋唐时期,类似平民医院、养老院、孤儿院之性质。济病坊,嗣后各州普遍之,多设于庙宇。
      当然,刘伯温是将他们完全分离开来。
      孤独园,就只是负责收养遗老遗孤。
      而病坊,则是平民医院,负责给底层百姓们,以极低的价格治疗疾病用的。
      许久,嬴子高点了点头道:“不错,这个想法很好,刘爱卿,这件事,朕就交给你去全权办理!要钱,咱有钱!”
      “要人,咱也有人!”
      “皇后娘娘给你的一百万两,若是不够的话,在来我这儿取。”
      刘伯温听后,连忙点头,不过,他话还没说完。
      他接着又道:“除了这些,还有一个大问题!”
      “那就是……底层的百姓中,真的出现了许多街头混混,他们目无王法,整天做着欺压百姓、勒索打劫的勾当!”
      “当地的衙门捕快们,也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第380章:建立孤儿院与养老院![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