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嬴子高就决定亲自去河东,接受李密的投靠。
毕竟李密可是大唐世界第一个主动向大秦投降的反王。
当然宋缺不同,宋家是嬴子高主动寻求合作的。
所以在对待宋家的时候,嬴子高一直都比较客气。
虽然嬴子高在感情上渣了一点,但对待下属却绝对不会卸磨杀驴、忘恩负义。
这一点上他和始皇帝绝对是一脉相承。
其实整个大秦的历史上,历代君王也很少做出杀害功臣的事情来,也就胡亥那个废物才是例外。
当然,白起也是个例外,因为放在任何一个朝代,对臣子封无可封的时候,君王都会坐蜡。
哪怕他是始皇帝、汉武帝和唐太宗也不例外。
没看王翦、卫青、李靖到了后半生,基本上都很少带兵作战了吗?
不是打不动了,也不是没有战事了,而是皇帝不敢让他们再继续带下去了。
一方面是皇帝派功高盖主,管不了,另一方面也是皇帝希望这些人能够有一个好的下场。
毕竟当你封无可封的时候,不仅仅是一个人的事情了,满朝文武都看着呢。
如果皇帝不封你的话,那么其他大臣都有意见了。
可要是封赏的高了,那么下一次呢?
当臣子爬到最顶端的时候,永远只有两个选择。
要么造反,要么被杀。
所以那些和皇帝关系不错的臣子,或者比较英明的君王。
都会在臣子还没有到达顶端的时候,就让臣子慢慢退出主流行列,闲置起来。
并非是不用了,而是给自己、给臣子都留一点余地,以防止关键时刻,需要臣子的时候,却不敢让他出山。
而一般能够落得好下场的臣子都非常聪明。
王翦自污贪财,始皇帝借机下台,将恩泽延伸到王家的子弟身上,君臣留下一段佳话。
卫青更是大肆提拔青年后辈,用新的人选来替代自己。
李靖更是直接隐退朝堂,站在金銮殿却一言不发,最后留下了唐太宗大胸襟的美名。
别看李世民一直埋怨着李靖太小心,总是不出力。
但是他心里其实对于李靖的识趣却非常满意的,没见他也没有强制要求李靖再带兵吗。
突厥一战之后,可见过李靖这位军神再出现过?
哪怕和吐蕃的战斗再惨烈,哪怕三征高丽结局再不美妙,李靖也窝在家里都没有动弹过。
但这一切的现象都在嬴子高的身上不适用。
一来他不缺乏让臣子展示自己的舞台,二来他也不怕封无可封,更不怕臣子强大。
之所以封无可封是因为皇帝害怕,害怕臣子势力太大无法管理。
可是嬴子高却不害怕任何人。
套用那句装逼的话来说嬴子高:我不在乎你强大不强大,因为反正你没有我强大。
也就只有嬴子高这样的皇帝,才能培养出强大的臣子出来。
甚至能限制臣子高度的只有他自身的能力,而不是皇帝的态度问题。
别人是国家成就皇帝的威名,而对于赢子高来说,大秦反而因为他的存在才伟大。
他甚至都可以做到一人既一国。
第131章 读书人的惊叹![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