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海!
你大秦不是厉害么?
好!
我惹不起你还躲不起吗?
一边紧张地关|注着大秦的动向,另一边,徐元朗几乎以透支未来的高压状态,紧锣密鼓地打造了数十条大船。
作为海边的势力,手下自是不缺水师的。
这也是为什么徐元朗即使被大秦军队逼到了半岛上,也不跨过黄河的原因。
因为和其他的势力不同,徐元朗的实力有一多半都在水师上。
而几乎已经认输了,却又不甘心被人指使的徐元朗,干脆地转身向着大海进发去了。
等到项羽和王离好不容易做好了作战的一切准备。
结果等待他们的竟然是胶东和临淄的不设防状态。
徐元朗也是一个狠人,他将麾下所有的将士和大量的青少年都带着,直奔日本岛而去。
留下两座空城,和一个不得走漏风声的命令。
看着几乎没有了多少青壮的辽东半岛,饶是王离也有些挠头。
这徐元朗还真他么的是个狠人啊!
将消息传给长安,王离不得不让大军再次休整起来。
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情。
之前所有的布置,都是在考虑怎么以最小的代价,取得对徐元朗的胜利。
结果所有的考虑都没用得上,但之前的准备是绝对不包含渡河的选项。
如今战略目标改变,所以王离就不得不再次让大军休整起来。
起码供大军渡过黄河的船只就远远不够。
所以,辽东半岛刚刚结束了徐元朗的造船活动,又接到了大秦的造船命令。
可惜的是,大部分的造船工匠,都已经被徐元朗给带走了。
好在王离对于船只的要求也不是多么地高,毕竟水势平缓之后的黄河,已经算不得天险的存在了。
就在项羽、王离停留在无尽地等待之中的时候,西路大军对于李唐的攻势也开始了。
整个黄河中下游地区,除了出海口那宽广平缓的河道之外,就只有风陵渡这一个渡口了。
所以大秦驻扎于渭南,李唐聚兵于蒲板就成为了必然的结果。
但以宋缺的谋略,绝对不会将全部的希望都集中在这里。
大秦和宋家子弟各三万,共计六万大军,号称十五万。
虽然水分有些大,但一应设备却丝毫不少。
甚至连营地的大小,帐篷的多少,都是按照十五万大军准备的。
这也造成了对岸的李唐众人,虽然对于十五万的数字有些怀疑,但却拿不出说服自身的理由。
等到连灶台都足够十五万大军使用的时候,对岸不断派出探子的李唐势力,终于有些相信大秦那十五万的数字了。
这次宋缺是做足了准备的,甚至为了让李唐迷惑,大秦的士兵都是一顿饭吃两次的。
那就是吃完之后,做足了交接的样子,然后转回去再吃一次。
至于那些处于大营中后方的士兵,当然是稻草人穿盔甲的造型了。
布下了迷惑的阵型,将六万的将士留给蒙恬做主帅。
宋缺和赵云则带着将近十万地大军,朝着梁师都的势力直扑过去。
而和太原隔黄河而望的朔方,才是宋缺的终极目标。
第122章 造纸成功[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