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九十七章 多拉巨炮,鹰酱版。[1/2页]

从亮剑开始崛起 我的头像是猫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中国湖。
      听上去是中国的地名,但这里却是实打实的美利坚地名。
      因为华人劳工而因此得名。
      这里也是美国军方武器实验基地。
      43年,为了对付西线的德国人滩头暗堡,美国战争(国防)部批准研发一种新式火箭,急需一处试验场,最后选定了地域空阔、远离市区、气候适宜的中国湖。
      奈何,
      针对滩头暗堡研究的火箭,对于防空塔毫无作用,最后只能默默退场。
      “停··”
      此时,去年铺设的重载运输铁轨上,一列火车头牵引着几个巨大的平板拖车,拖车上,平放固定着一根长长的巨型炮管。
      一些试验场军方工作人员看着这根巨大的炮管,纷纷露出好奇之色。
      这里是中国湖,是美利坚军方武器试验场之一,而且是重型武器试验场,新式重型钻地弹,大满贯炸弹,甚至是小戴维巨炮都是在这里测试的。
      看小说上
      由于高度保密,他们一些人今天才批准到试验场来。
      从炮管口径和平板拖车的宽度对比,可以轻易知道,这炮管,人稍微弯腰就可以走进去。
      就算口径比不上小戴维,估摸着也差不远了。
      而且。
      身管比还大。
      “这是榴弹炮?”
      一位工作人员看向一旁已经组装好的基座,再看了看那根巨大的炮管,语气惊讶,甚至惊骇。
      小戴维是迫击炮,膛压低,身管短,所以哪怕口径突破一千毫米,重量也在接受范围内,单炮管依旧可以用卡车牵引机动。
      但眼前这根火炮炮管,身管比非常大,管壁极厚,后面粗,前面细,必然是榴弹炮无疑了。
      榴弹炮射程远,威力更大,尤其是穿甲效果,比迫击炮效果好很多很多,但代价是膛压高,身管长,后坐力也大,自然重量也大,同口径重量是迫击炮的数倍,甚至数十倍之多。
      具体看火炮的身管比。
      以80口径为例,
      部队服役的迫击炮全重只有六十公斤左右,但仅仅短管的75榴弹炮就有六百多公斤,测试过的长身管比的85反坦克炮更是重达两吨多,
      眼前的这个炮管,
      估摸着,身管比和反坦克炮差不多,
      再结合这火炮堪比小戴维的口径,可以想象,这玩意组装起来,总重量怕不是超过一千吨了。
      “前线这么需要攻坚武器么?”
      众人心里犯起滴咕。
      有更加聪明的人还意识到了前线的局势恐怕非常不妙。
      “吊车,吊车。”
      火车停下后,一位少校指挥着几辆大型吊车将这根吊装上已经组装完毕的基座,周围还有足足一个团的士兵在协助。
      因为炮管体积太大,重量太大,哪怕有一个团的人手,也一直到当天夜间,才完成了组装。
      “终于组装好了。”
      看着眼前的巨大重炮,一位工程师长舒了一口气:
      “这玩意,真重啊。”
      为了这门重炮,他们已经日夜赶工一个多月了,如今终于完成组装。
      “等测试完就能上前线了。”
      一旁的另一个工程师却丝毫不开心。
      眼前这门巨炮,是美国工业强大的体现。
      三十二英寸口径,也就是八百一十二毫米,45倍口径,是世界上口径最大,威力最大的火炮。最大射程可以达到五十公里。
      但这是增程弹的射程,在使用衣阿华级同源的十吨超重穿甲弹时候,只有二十公里的射程。
      不过,其威力足以摧毁德国人的任何一座防空塔正面装甲。
      这是美利坚的荣耀。
      但实际上,这门火炮,一部分技术资料全部来源于对岸大陆,不然短短半年时间,美利坚哪怕能力再强,也不可能研制生产出来。
      而且哪怕有对应的技术,但半年时间依旧太短,这门火炮有很多问题,而前线急需攻坚武器,只能随行大量工程师,
      他被选上了。
      半小时后,
      一枚重达十吨的穿甲弹在吊车的帮助下,被塞入炮膛,然后炮管高高扬起,在一道耀眼的火光中,直直飞向远处三十公里外的混凝土堡垒。
      ····
      十二月二十日。
      美国西海岸港口。
      十门最新生产的三十六英寸重炮,以及附带的三十根备用炮管,一千发炮弹在港口装船,驶向西线战场。
      因为重量过大。
      每一门火炮,包含全部运动部件在内的,就重达一千七百吨,炮管重达几百吨,炮弹也是十吨重一枚,这十门炮足足动用了十艘万吨轮运输。
    &n

第九十七章 多拉巨炮,鹰酱版。[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