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十七章 各自的新坦克。[1/2页]

从亮剑开始崛起 我的头像是猫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他们可以送货到霍县以西?”
      平安县,会客旅舍内,那位撕拉夫将军收到了来自手下的消息。
      “对。”
      来人点点头:
      “距离中亚铁路最近的火车站只有五十公里。”
      “太好了。”
      将军握紧拳头狠狠的挥了挥。
      虽然知道国与国之间没有友谊存在,无论是谈判桌上下都只有赤裸裸的利益诉求,对方这一手绝对另有所图,估计是促使己方和德国佬拼命,消耗国力。
      但他心里依旧难以控制的开心起来。
      在几个五年计划的期间,中亚铁路按照预定计划修建完毕,中亚地区可以直达摩斯科,但一直是单行道,运输有限。
      而在41年的时候,为了避免遭遇德国人轰炸,一百二十多家工厂被转移到啊拉木图,期间,为了满足运输需求,中亚铁路也与摩斯科连接,并进行了技术升级,改为双向轨道,并提升车速。
      运输有了极大提升。
      战争时期,铁路管制,从啊拉木图出发,最新式的超大马力蒸汽货运列车,只需要七十到八十个小时就能抵达摩斯科。
      霍县以西地势平坦,距离铁路五十公里,用汽车接驳只需要半天时间,车站设施完善,装卸能力强,实在不行还能找他们采购一些吊车,叉车。
      也就是说,大约一周时间,从这里购买的武器就能抵达前线。
      无论是反坦克火炮,还是坦克,都能抵达。
      虽然因为距离,缺乏支线轨道缓冲,以及车站装卸能力,铁轨承载能力等限制,每天只能运输二十五到三十列,但也足够了。
      哪怕是最难运输的坦克,一列大马力列车能运输二十辆,每天就是最少五百辆。
      十天就是五千多辆。
      足够了。
      “有没有其他条件?”
      这位将军冷静下来之后突然问道。
      民国大西北缺乏公路铁路,但对于对方能不能做到这一点,将军丝毫不担心。
      世界主要国家高层都知道。
      这群人有一种神秘的技术,能完美的解决后勤运输问题,以他的身份,甚至还知道,根据情报部门调查,德国、英国、美利坚还组建了实验室攻克类似技术。
      但直接减少两千多公里最麻烦的运输路径,很难想象这份帮助是免费的,没有其他代价的。
      如果是他,必然会提出一些限制。
      比如,坦克不能布置在远东地区,购买的武器也不能出现远东地区,以此让小鬼子占领更多的地盘,咬下自己更多的肉。
      目前在远东的鬼子都缺乏重武器,实力较差。
      己方得到坦克火炮等补充后,集结一部分兵力击败日本人并不难,西伯利亚铁路的存在,这些武器很快就能抵达远东地区。
      “没有。”
      汇报的联络官摇了摇头。
      “嗯?”
      这位将军皱起了眉头。
      他有些不明白,也无法理解,国际军火贸易,提出各种限制要求是常态,这么好的机会,对方居然不把握?
      “算了。”
      将军摇了摇头,将心思转移到更加重要的事情上来:
      “准备一下,我们去挑选武器。”
      资金有了,现在该挑选货物了,这里的武器装备非常多,他需要好好的选几种适合前线的。
      ······
      同一时间。
      平安县,团部。
      “咱们该卖给他们什么坦克?”
      赵刚看向李云龙。
      陈老板那边什么坦克都有,各国服役的,甚至一战时期老古董都有现货,甚至还能个人定制,以及一些比当今世界都先进的坦克。
      比如如今部队正在换装的新式坦克。
      扭杆悬挂,铸造球形炮塔,五对负重轮,新式580马力柴油机,使得这种坦克加上燃油,弹药,成员的全备状态下虽然有近四十吨的重量,但机动性依旧比四号大一截。
      装备105毫米线膛火炮,次口径高膛压钨合金穿甲弹,新式火控,威力和精度何止上一层楼?
      都能任意角度对穿四号坦克了。
      “可惜,没办法给他们四号坦克。”
      李大团长啧吧啧吧嘴,有些遗憾。
      他还想看四号大战四号呢!那场面,才叫精彩。陈老弟还答应去现场拍摄来给他看,好了,这下子没机会了,人家不上套。
      “咱们也没换下来多少。”
      赵刚摇了摇头:
      “而且还需要给人家运输到霍县,只能直接从仓库中获取。”
      新坦克性能先进,对成员要求比较高,再加上人才优先偏向生产建设,换装速度并不快,目前部队主力依旧是四号坦克。
      这也是海军一直只能缓慢扩张的主要原因。
      本来就少的可怜的人才中,七成被工厂分去了,余下的还三军分,而三军还都是大扩张期间,大量技术兵种的出现,使得对高技术人才的需求大增,
      这何止是僧多粥少?
      简直是三座庙的和尚抢一碗粥。
      但目前根据地没有安全威胁,至于那点小鬼子,目前部队完全够应付,先发展工业经济是正确的选择,也是全体都支持的。
      数十年的混战经验证明,自己生产出来的才是最靠谱的。
      “可惜。”
      李云龙依旧满脸遗憾。
      虽然自家使用的四号后续升过级,比德国人更好,马力大,发动机更靠谱,但总体性能上也差不多,打起来其实差不多。
      奈何人家不要。
      哪怕他打折促销。
      也能理解。
      两军坦克一样的话,太容易搞出乌龙了。
      “就给他

第十七章 各自的新坦克。[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