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六十六章 关于坦克这笔大生意![1/2页]

从亮剑开始崛起 我的头像是猫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六月中旬。
      赵家裕后方的山区中,既赵家裕机械厂所在。
      相比于刚刚组建的时候,此时机械厂已然大变样。
      出口的公路被扩宽,从原本只能容纳一辆马车通过,到如今能同时通过两辆大吉普,或者一辆十轮重卡通过。
      顺着隐蔽的峡谷,挖掘出了一连串窑洞,修建了一整排火砖房屋,这些有些是宿舍,厂房,仓库,食堂甚至简易实验室等等。
      新到的钢筋水泥也被调来一批用于扩宽加固峡谷洞穴中的主体厂房。
      包括工人,学生,抗大等送过来的技术人员在内,总人数超过两千人。负责警卫的战士也增加到一个加强连两百多人,四周的高地上还部署了超过二十门20、40高炮拱卫天空。
      今天。
      赵刚,李云龙,孙德胜,张大彪,邢国志等,一大批独立团团部人员在机械厂内齐聚,丁伟和孔捷都在,甚至连张万和也特意赶了过来。
      因为今天,对于赵家裕机械厂来说,是个非常值得庆祝的日子。
      “团长。”
      光寸头的机械厂厂长孙德胜带着众人走进了厂房内。
      这位独立团骑兵营营长,在见识了机械的魅力之后,便卸任营长职位,一头扎进机械厂,立志要为部队生产出一辆坦克。
      宽阔的峡谷洞穴厂房比之前扩宽了数倍,被分成了几个硕大的厂房,里面大大小小近百台机器在运转,叮叮梆梆的金属碰撞声音不绝于耳,地面上还有一条轻铁轨。
      向远处看去,还能看见两台宛如火车头的锅炉在燃烧,烟雾经过长长的管道排向远处。
      “到今天为止。”
      “咱们赵家裕机械厂算是正式开始投入生产。”
      孙德胜语气带着畅快:
      “现今,机械厂有三台是由火车改造的大功率蒸汽机,四台陈老板提供的发电机,最大发电量能达到四千三百千瓦时。”
      “有一台自造的一点五吨老式电弧炉,还有一台达到世界顶尖水平的二十吨电弧炉。”
      “二十吨电弧炉虽然在大师傅的教导下,咱们自己的技术人员已经掌握了全部技术,但电子设备,耐火材料,电极材料等重要部件我们自己没办法生产,主要是造出来的材料不过关,大部分只能靠陈老板提供,咱们自己只生产了框架等不重要部件,然后组装而已。”
      “如果废旧钢材足够,目前咱们的产能是每天二十吨优质钢。”
      “预计到明年年初,新厂房扩建完成,新的两台二十吨级电炉投产,熟练工人培训完毕,能达每天六十吨的产能。”
      “每天二十吨。”
      听到这个数字,张万和心中闪过浓浓的惊叹。
      每天二十吨钢材,真的不少了,一支八一式马步枪也才消耗不到八公斤钢材,十五吨能生产两千多支了,而且有了电炉之后,废旧料还能再回收。
      要是达到每天六十吨,那就是每年两万多吨了,更何况这里的技术真的如孙厂长所说,是世界最顶尖,能生产出优质钢材。
      可惜的是,部队无法弄到那么多废钢。
      恐怕每天二十吨的原材料都无法满足。
      张万和继续说着:
      “机械厂有小型轧钢机三台,四台钢管挤压机,五台小型锻压机,一台中型锻压机,三台冲压机床,还有大量车床,刨床,镗床等基础机床,这些都是陈老板提供的。”
      “能够生产宽不超过两米的钢板,厚度不超过十厘米的钢板,十到两百毫米直径之间的无缝钢管,理论上,轻重机枪,迫击炮的所有零件都能制造,但还需要一段时间培训工人。”
      “目前正在全力生产建设大队需要的铁锹铁铲,有冲压机,比以前迅速很多,每天能生产八百把。”
      此时正好一炉钢水从二十吨电弧炉出炉,通过一台钢水运输轨道车运输向下一个生产步骤,包括李云龙在内,众人看着眼前这一幕,一股宛如在燃烧的力量从众人心底澎湃而出。
      每个人都感受到了现代钢铁工业的力量。
      “咱们终于有真正的机械厂了。”
      张万和出声感慨。
      赵家裕机械厂虽然规模不大,每天仅仅十五吨产量,放在国外就是一个镇级别的小机械城,但麻雀虽小五脏俱全。
      从废钢原材料到最终的成品,技术设备齐全,生产的钢材质量很高,各种基础机床都有,各种金属加工产品都能制造。有那几位顶尖机械大师,以及那位陈老板提供的技术资料,底蕴也非常深厚,对比国外大型机械厂,差的仅仅是规模。
      只要部队大力支持,经过个十几年的发展,绝对能成为规模顶尖的世界级机械厂,能生产出重炮的大工厂。
      对比起来,他后勤部那个兵工厂虽然规模庞大,但本质上只是一个大作坊,技术水平远远比不上这里。
      最后,孙德胜叹了一口气:
      “唯一的问题,及时人才严重不足。”
      “熟练技术工人,技术工程师都严重缺乏。虽然组织了技术培训班,四位大师傅也亲自下手教导,但到目前为止,能操作机床的工人只有三百多人。”
      “电炉炼钢对原材料的处理和挑选要求很高,每一快投入电炉的钢材都必须经过处理和挑选,生产过程中也有很多技术要求高的操作,电炉得一直有一个大师傅盯着,其他地方也没有能独挡一面的技术工程师,咱们这个机械厂,能运转起来全靠那四个大师傅,不然钢材质量会下降一大截。”
      说完,孙德胜再次长叹一口气。
      机械厂现在有近百个边区派来的青年学生,有些人甚至是从国外顶尖大学毕业的高材生,甚至还有人在国外大机械厂干过,这些人学习劲头非常足,除了吃饭之外,要么就钻进厂里不出来,要么就是抱着书本苦读。
      但时间太短,大师傅又忙,很多技术问题都需要他们处理,带徒弟的时间不多,再加上又是关键核心技术,做到能独当一面的掌握,没那么容易,最低也得一年。
      人才的不足极大影响了机械厂的生产效率。
      “慢慢来,不急。”
      李云龙吐气有声。
      在抓到最后三个间谍之后,陈老弟在给他运输剩下的二十三辆十轮大卡车时候,还顺手支援给机械厂一大批机器设备,说辞是因为他拔掉了鬼子在赵家裕附近的潜伏人员,所以多给的价码。
      这批机器设备,让李云龙深刻的体会到,重工业这个玩意,为何有这个重字。
      两台发电机,几十台大小机床,电弧炉的主要零件,包括维修备份零件在内,全重超过了两千吨。如果把整个赵家裕机械厂全部设备加起来,总吨位直接过万。
      而这在国外,仅仅是一个国外小县城级别的机械厂。
      “对,事情慢慢来,我们有的是时间。”
      丁伟也是同样的语气。
      “我回去给你们想想办法,边区那边应该有从国外回来的对应人才。”
      张万和眯了眯眼睛。
      大师傅不能离开独立团,不知道原因,对方也不解释,但这四位一个人就堪比国外一个工程师团队,理论和动手能力都顶尖超级人才,不该是守着设备生产,而是应该去培育人才,教导技术,指导年轻人们成长,只有在必要的时候出来解决一下技术难敌,或者带领技术攻关。
      众人参观一遍之后,才有些恋恋不舍的离开,只有张万和留了下来。
      他和孙德胜有一个大计划,合作生产改进的捷克式机枪。
      由赵家裕机械厂生产枪管组件,枪身主件,复位簧杆,导气活塞四个技术要求高的重要部件,太行山兵工厂那边生产插销,连杆,扳机,枪托等其他部件,然后由总部兵工厂组装。
   &

第六十六章 关于坦克这笔大生意![1/2页]